中新社:老爸不及情人和愚人?
2006-06-19

 
  18日是“父亲节”,但在北京,有超过半数的居民不知道“父亲节”的存在。虽然同为舶来“洋节”,但与热热闹闹的圣诞节、情人节乃至愚人节相比,“父亲节”成了“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京城权威调查机构零点在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大城市的千余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后发现,超过半数(五成三)的居民不知道父亲节的存在;逾两成的子女表示“父亲节没有什么好过的,这一天会象平常日子一样过”。

  而同样是这群受访者,知道情人节的人占七成六,知道圣诞节的人更是高达八成以上,即便是愚人节也有六成以上的人知晓。对这些节日国人可谓如数家珍——情人节送玫瑰、巧克力,愚人节则搞一些愚弄他人顺带愚弄自己的噱头。圣诞节最为隆重,小青年们“跟着洋人造反”彻夜狂欢。

  今年的“父亲节”又恰逢世界杯,京城满大街都是足球的味道,男人女人都在为足球而狂,加之商家无形中的冷落,让这个“父亲节”很受伤。与五月份的母亲节相比,“父亲节”也显得冷清了许多。

  在国人的眼中,母爱是仁慈的、温馨的、细腻的;而父爱则是理智的、严厉的、不愿表露的执着的爱。母爱如同阳光,每天都能沐浴到她的温暖,而父爱如同一杯浓烈的甘醇,辣味过后才感受到他的芬芳。父亲做的最多的是对儿女无私的奉献,但从来不奢望得到儿女的任何回报,只要一句理解可心的话语,就能使父亲感动一生,死而无憾。

  而久之,子女也把父爱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加之内敛的民族性格,子女们往往也羞于用直接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浓浓爱意。这与有爱就要大胆说出口的西方人明显不同。

  但这不等于中国的父亲不过节。在中国,父母的生日绝对是个隆重盛大的节日,而佐证之一便是《红楼梦》中贾母祝寿,大摆宴席的描写。零点对上述群体的调查显示,有七成居民知道父亲的生日。

  西方社会中由于深受基督教感恩理念的影响和推动,人们便专门设立父亲节表达子女对父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而中国的子女给父亲过节往往是祝寿多于感恩,他们用祝贺父亲长命百岁的朴素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东方人处理爱的内敛方式,有时会导致沟通的问题,而一旦产生了隔阂,心灵的壁垒日益加厚,沟通就更不容易,甚至成了艰难的问题。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说的是由日本和中国的两对父子的关于亲情沟通的问题,一个是因为心灵隔阂而咫尺天涯,一个是因为从未谋面而如同陌路。但都是隔阂中的“父亲”承担起了寻找沟通的深切诉求。

  这部片子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号:爱不应全部埋藏于冰冷倔强的面具之后。因此,应该提倡过过洋人的“父亲节”,让彼此摘下面具,露出温柔的一面,大胆地说出深藏心中的爱。(记者 吴庆才)
 


来源:中国新闻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