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你快乐么?
在我家理财也算混了很久了,虽然不是个爱发言的人,但偶尔也会发表些帖子和大家分享。有一种想法从很早以前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今天想拿出来和大家一起
分析一下:
我们努力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
“努力赚钱”这一生活理念、人生追求恐怕已经和解放初期的“发展新中国、解放全人类,实现社会主义!”的人生目标一样深入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了吧!大街上随便拉过一个小孩子,问他学习是为了什么?大多数恐怕都会说赚大钱、当大官吧?连教师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喊出“读书就是为了赚钱当官”的口号,学生们潜移默化接受这一社会普遍目标应该也不是什么太离谱的事情吧!
但我们的人生难道就真的只是为了赚钱么?
从一千到一万,从一万到十万,从十万到百万,从百万到千万上亿!钱是赚不完的,原来我们是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赚钱事业当中去啊!
我突然觉得前途一片黑暗,如果我未来的人生就是不断地积累金钱,那我的人生就是单一色调的。记得小时候还曾经有过梦想:做一个像手塚治虫笔下LACKJACK一样医术高超、治病救人的大夫;做一个像邓稼先、钱学森一样为国家强大、中华民族昂扬默默奉献一生的科学家;做一个像袁隆平一样凭自己的研究解决全中国吃饭问题的生物学家;作一名像雷锋同志一样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助人为乐者。
但现在我心中的梦想还剩下些什么?只有企盼明天的基金能再涨一毛钱的算盘、黄金再涨几块钱的祈祷、油价不要再上涨的担忧和对未来彻底茫然无望的空白。
我们现在的生活明明比20年前好了许多,工具更加便捷、收入更加丰厚、饮食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可我们的心却在一点一点的死去,我们的眼睛也在逐渐向只能分辨“金”色的色盲症发展。
我真的害怕自己变成一个只会追逐金钱,而彻底忘却内心深处快乐的“逐利者”。
毕竟我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甚至可以称得上很低。衣食住行,都是居家水平的那一层次的我就心满意足了!平时看看史书,上网聊聊心情,陪老婆孩子爸爸妈妈拉拉家常,有时间机会的时候做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这是我最欣赏的生活方式。
但我真的很害怕,怕即使这么简单的生活方式都难以实现。做为一个个体的人,受社会的影响实在太大,我真怕那天自己变得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快乐!
其实大多数时候理智的人还是能够抓住自己心中的梦想的!
但是随着社会向金钱社会逐渐蜕变,越来越多的理性人只会将自己的才智用于思索怎样攫取更多的金钱,而丢弃了思考自己生存的意义和快乐的源泉。
我确信金钱绝对是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便捷工具、非常好的工具。
但是我们不能用追逐工具、获得工具这一目标替代原本的追逐幸福生活的根本目标吧?
也许看到这里您会说,谁这么傻啊!竟会忘了了本来的目的!
但事实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追逐金钱做为生存的第一目的和唯一目的了,什么亲情、友情、尊严、荣誉,一切人类美好的东西都开始不得不给攫取金钱的行为让路。
我们这样做,真的值得么????
我是个普通的人,也没有什么唤醒整个社会良知的宏伟目标和巨大决心,只想通过我家理财这一个渠道,抒发自己的心情,寻找可以相互扶助的朋友,在这个越来越拜金的社会泥沼的跋涉过程中,有可以相互以言语安慰和施以援手的心灵上的伙伴!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经济学中一个被普遍承认的规律。
简单的解释就是:比如一个人三四天没吃饭,肚子饿得都快不行了的时候,让你吃一个饼,那种满足的幸福感无与伦比。要是再吃一个,虽然感觉也很好,但就没有吃第一个时那么爽了。要是再接着吃第三个、第四个,舒适满足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低,最后甚至会变成撑的难受的不幸感觉了。
为什么同样是“吃饼”这一举动,第一张就幸福感十足,随后幸福感就逐渐减退呢?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古时候小偷偷东西,被人抓住了往往会被暴打一顿,第一个巴掌抽在脸上的时候,眼泪都能疼出来,但是随着巴掌抽的越来越多,每一下所能给小偷带来的痛苦却逐渐减少,到最后脸被打木了,这小偷再怎么打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其实很多事情都会面临这么一个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
幸福感如此!
快乐的感觉同样如此!
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诠释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令自己不堕入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不利境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