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13日 来源:新华网
许博渊 作者文集
中国历史上,凡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大变动的时期,都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中国现在又处于这样一个大变动的时期。所谓社会转型,说到底就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这个转变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思想多少年来也没有这么活跃过,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各种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正确与错误的对决,一时间非常尖锐。每一个大变动时期又无不包含着利益格局的变化,这就更加剧了各种不同意见之间冲突的尖锐性和复杂性。
思想活跃是积极的表述,消极的表述是思想混乱。这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不影响它的本质。混乱中,什么现象都有。古人说,世有逐臭之夫。《聊斋》说,遥远的海岛上有以丑为美的民族。这类人现在复活了。这关系到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回答,中华民族是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还是朝着丑恶的未来前进?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
在激烈的碰撞中,必然有伟大的思想出现。我们不能坐等东方出来个红太阳,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点燃各自的火把,照亮自己前面的道路。网络的论坛应该是准备和点燃火炬的地方。
为国家民族计,为个人在这个纷乱世界上的位置计,我们要把精气神放在辨明是非上,而不必计较你短我长。如果我们通过论坛的有益讨论明白了一件事情,我们的眼睛就亮了一分。如果我们把大的方向看清了,我们手中就有了一把火炬。
论坛不是超女选拔。超女选拔中胜出的“美眉”,立刻有广告片约雪片般飞来,从此她不必十年寒窗,在千军万马中挤高考的独木桥,也不必头顶烈日去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网络论坛上没有这样的好运。网络论坛是耐得住寂寞又关心国事的人切磋问题的地方。这里没有镁光灯,没有片约,就是一个茶馆。这就决定了,不必大动感情。谁见过茶客急头白脸的?
抱着这样的心态,坐这样的茶馆,就有一颗平和的心。为了争个水落石出,也不免动感情。但他不会拒绝别人正确的东西,不会把别人的意见一概否定,而会从他们的意见中吸取有理的成分。他甚至会去翻书,翻资料,从书本中寻找论据。他必然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也随时准备修正错误。余秋雨先生最近又遭到“围殴”,情急之中说了一句话:“什么都懂的就是怪物。”究竟是大牌学者,这个话看似浅显,实则深刻。如果你在网上发现什么人总是指责别人这也不懂,那也不懂,这个书没有看过,那个书没有看过,别人说的统统都不对,而真理全在他手里,那他一定是个怪物。我自己说话的时候,往往口气很大,好像什么都懂,也是这样的怪物。口气大是一种自信,觉得自己的意见对社会有好处,并希望别人认同。如果没有自信,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你发什么言?但这不应该影响对别人意见的倾听。事实上,每当看到有思想、有深度的意见,我总是从内心里佩服的。
读中学的时候,曾读到这样一句话:“十岁的神童,二十岁的才子,三十岁的凡人,四十岁的老而不死。”这是指同等的学问技能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的不同价值。按照这个标准,我早就远远超出了“老而不死”的年龄,比“老而不死”又等而下之了。古人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人老了,不再能创造财富,要靠纳税人的钱养着,非贼而何?既然如此,老实呆着得了,为什么还要在网上哇啦哇啦?为了参与。人们总说重在参与,遇上中国又一个大变动的时期,诸子百家,好不热闹,躬逢其盛,不参与岂不可惜?二是也想做点有益的事情,以稍减为贼之罪也,不是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吗”?至于你长我短,你胜我负,于我仿佛隔世,瓜子照嗑。
小的时候,曾见过瞎子阿炳在街头拉二胡,听众并不多,但他总是拉得非常认真投入,并不在乎人家扔下几个铜板,或者没有扔下铜板。我觉得如今自己和他差不多,只是没有他那份才干天赋。
人们也许会奇怪,你说这些干什么?为了理解。不是说理解万岁么?社会需要理解,网络也需要理解。说网络是个虚拟世界,我总是不能理解。明明背后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为何是虚拟?你看这网络,七情六欲毕现,滚滚红尘扑面,哪里有什么虚拟的味道?照我看,网络与现实世界连着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社会中有什么,网络上就有什么。网络也是一面镜子,反映着每一个参与者的文明程度。如果参加论坛讨论的人,都有一份理解、谅解、尊重、宽容、平和的心态,这个论坛一定会健壮得多,也许还会给整个社会注入一缕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