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万代远弃学救母论母慈子孝
2006-06-13
在世俗的眼里,能不能上大学,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能上大学,并且是南开这样的著名学府就更是了不得,可是儿子却宁可退学,也要为母亲治病。

  同样,在许多人眼里,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世上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可是母亲却宁可不治病,也要让儿子完成学业,别耽误儿子美好的前程。

  用传统的眼光看,万代远的家庭是典型的好家庭——母慈,子孝。

  母慈容易,子孝难得。

  中国还有俗语,说“儿女都是前生债”,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为儿女付出最多的父母,儿女简直就如同祖宗转世一样,说儿女有病,须父母用命来换,中国的父母也会舍命相救。父母为儿女花了多少钱,操了多少心,真像是还债一样。你想一想你的父母,你看看自己周围的家庭,是不是这样?所以有一个笑话这样说,说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有仇,一天对人说,来世要做他的儿子,人家大惊,你那样恨他,为什么还要做他儿子?,那人说,正因为有仇才做他的儿子,活活累死他。

   按理说,母慈必然子孝,可是实际上来说,现在的孝子并不多,我说的孝子可能标准有点高,是和母慈的程度相当的,就是能对得起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的,我说这样的人很少。甚至还有不少的不孝的败类。

  为什么?我想中国的父母善于养,不善于教。孝是一种品德,这不是天生的,是须要培养的,儿子孝不孝,关键在于父母。中国的父母可能以为付出总有回报,“你看我为他付出这么多,将来等我老了,他也会孝顺我。”殊不知,你不教育他,就算对他再好,他都可能会想“这是做父母应该的,别人家不也都是一样!”所以说,不是父母不要爱孩子,要爱,但要会爱,不能溺爱。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说,父母更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做为孩子的老师,因为你要教会他最重要的东西——孝敬自己的长辈。因为,孝,过去说是百善孝为先,儒家也说,孝为人之本,可见孝在一切品德中是最重要的。

  管仲临终时,齐桓公去看他,管仲向他交待这要信任一些人,其中有一个是公子启方,齐桓公说,公子启方跟我有十五年了,对我遗书耿耿,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他都没有去,一直在我身边伺候我,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信任?管仲说,人最亲的应当是自己的父母,要是那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你能指望他对你尽忠吗?

  所以过去有句话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一个不孝的人,会爱国吗?不会,会爱别人吗?不会,会懂得奉献吗?不会......孝是衡量一个人的最起码的标准。

  万家的家教是成功的,培养出了万代远这样难得的孝子,电视上的他,样子文静,又懂事,本想在网上找一张他的照片放在这里,可惜没找到。

  有人说,万代远的做法,太失理智,万一以后考不上大学了怎么办,不是影响自己一生的前途?我想这个人的想法是“喻于利”。但万代远是这样说的:“妈妈为我操劳半生,现在生命垂危,我要尽儿子所能去挽救母亲的生命。如果回天无力,我也要尽孝到母亲离开人间……”可见万代远的原则不是“喻于利”,而是“喻于义”。谁对?难说,还是孔子说的好:“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在当今社会,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行事以道义为原则的人太少了。所以,万代远的行为,放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我赞许万代远的行为,就像他说的,大学可以再念,但母亲只有一个。尽孝与大学相比,重要的多得多。念不了大学,是一时的遗憾,不能尽孝,是一生的遗憾。

  况且,像万代远这样的人,聪明又有品德,就算不上大学,就能埋没吗?不会,一定不会,就算上不了大学,这个人也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因为社会永远都须要这样的人。如果万代远有机缘看到我写的这个东西时,我想替孔子把几千年前的一句话代给他::“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另外,万代远的母亲说的话也让我很感动:

  “我现在只希望儿子能好好念书,完成自己的学业……他将来能有一个好前程,能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报效社会和国家,我就是死也能瞑目了......”

  这是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我希望万代远能牢记母亲的话,将来不仅仅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用所学的东西报效国家。我们的母亲,母亲的母亲,世世代代,生于斯,死于斯,这是我们的父母之邦,报效社会,忠于国家,从“万代久远”的角度为国家做点事——这也是孝,是孝的延续和升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