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国心态的“三心二意”
2006-06-12

     学校里有这样一种现象,与中国近代外交有关的课堂气氛比较凝重,教师语调低沉,同学们表情严肃;而讲到新中国外交,滔滔不绝的老师和眉飞色舞的同学让气氛明显热烈起来。显然,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影响着国民的心态;反过来也是如此,国民的心态影响着国家的外交和在世界上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如今的中国已经是政治大国,而且正稳步迈向经济大国,抛开世界各国对中国崛起后未来走向的种种猜测不谈,我们自己除了物质层面的努力外,在精神领域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呢?历史上我们也曾经长期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天下共主”,但历史的发展不会是视窗操作系统下简单的复制程序。从自身文明传统和世界大国兴替的轨迹中,中国大国心态的构建需要“三心二意”。

  所谓“三心”,首先是自信心。从新民主革命的“站起来”到改革开放的“富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十三亿人的共同努力可以“强大起来”。但是这种自信要建立在实力基础上,是需要几代人流血、流汗才有可能实现,不愿低头拉车,终日沉迷于“大国梦”的行为有害无益。

  其次是责任心。当大国要付出代价,要担负起大国应该担负的责任,要在国际舞台上真正按照事情的是非曲直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推诿、不“打牌”,珍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责任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曾经饱尝被欺凌和侵略的滋味,为什么要把同样悲惨的命运强加于人呢?“富而不骄、强而不霸”不是通过简单承诺就可以实现,而是要体现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第三是宽容心。宽容意味着理智。华盛顿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习惯性的偏爱或习惯性的偏恶,这样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无异于一个奴隶,是一个受自己的仇恨或偏爱摆布的奴隶。”个人对其他国家的喜恶无可厚非,但对于国家外交战略制定者而言,却万万不能做自己情绪的奴隶;宽容意味着大度,任何一个国家必然要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但是作为一个大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不要时时、事事都斤斤计较,真正把自己国家的发展变成其他国家发展的条件和机遇;宽容意味着谦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国要勇于和善于吸纳其他国家一切宝贵经验,不停地注入新鲜血液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意”首先是“意志”。迈向大国的征途上,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注定会荆棘满路,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对此有充分估计和全面准备。只有这样,在真正面对困难甚至是挫折的时候,才能够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第二,要有“创意”。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的是一条以赶超战略为基本特征的发展道路,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固然重要,但仅以此不能解决中国所面临的诸多复杂、特殊问题。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要在国家发展、对外战略领域有更多的崭新创意。这也是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思想和制度领域内最为艰巨的任务。

  现在我们真得认真思考,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心态来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实这一天并不遥远

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