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勒令6家楼盘停售看地方政府执行力
2006-06-10

7日从南京市房管部门获悉,针对新政后房地产市场上违规售房现象的首场专项检查已经全面结束。在明察暗访的13家楼盘中,共有9家楼盘存在现场销售进度与网上备案不一致、现场报价与网上公示房价有出入等违规操作问题,6个项目被房管部门勒令停止销售,并限期整改(6月8日《扬子晚报》)。

针对房地产业存在问题的政府调控,2005年“国八条”被称为“一次新政”,本次“国六条”和九部门“15条”被称为“二次新政”。由于上番“国八条”在一些地方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房地产市场旧问题非但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也是“二次新政”出台的深层动因。无论是“一次新政”作用效果差强人意,还是“二产新政”作用力走向预期,皆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执行力,这已是目前学界、民间和政府的共识。

房价居高不下是近两年社会各界严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调控措施的背景下,大多数重点城市的房价依然逆风看涨,堪你世纪奇观级世象。在我看来,不论是已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还是中央和有关部门近两年相继出台的政策措施,不可谓不是切中房地产业麻筋软肋,理论上讲应当无不具备遏制房价疯涨的作用力,之所以结果不遂人愿,关键在于执行力,尤其是少数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因为再好的调控措施,都须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来执行。执行稍有偏差或执行乏力或故意拖延,都将会对新政产生掣肘作用甚至反向作用。诚如新华社评论所说:政策细则出台,能否收到应有效果,关键在于各地区、特别是城市人民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如何,可以说是本次房地产调控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

执行力不是深奥的概念,更不是漂亮的口号,而是要体现于实实在在的行动。说白了执行力就是行动就是落实。我以为,南京这次罕见地对6家楼盘亮出停售令牌,看似一个监管个案,如果将之放在当前大环境大背景下审视,体现的则是当下地方政府普遍稀缺的执行力。首先,雷厉风行。旨在调控楼市的“国六条”公布次日,南京市房管局便出台了《关于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代理销售企业经营行为监管的意见》(又称“新十条”),对楼盘销售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囤房、惜售等行为做出严格规定。其次,科学操作。6月1日起该政策正式实施后,产权市场处通过明察暗访,对该市在售楼盘进行了一次“体检”。用明察暗访而不是由开发商自报听开发商自说,如此设计与其说彰显的是执行的理性和科学,不如说彰显的是执行的诚意和决心。再则,有的放矢。不像有的地方政府落实新政时,或打迷魂阵或耍花枪或王顾左右而言他或口动身不动或大而化之漫无目标,而是依据新政路向有的放矢。实践证明,有的放矢才会一矢中的,这次专项检查就一举查出四个问题:现场销售进度与网上不一致;现场报价与网上公示不一致;隐瞒工程抵押实情;未公示销售许可证等相关资料。最后,动真碰硬。该市已对9家单位违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并对问题突出的6个项目予以暂停其销售的处理。对待问题不是藏着掖着,而是按章处治并且公开点名曝光,在当前谓之实属不易难能可贵恐怕不为过分。什么是执行力?我看这就是执行力!

“二次新政”能否达到预期收效至关重要,不仅关乎国计民生,还考验政府能力关乎政府公信。如果“二次新政”再度落空,不客气地说,一而再再而三的所谓房地产调控将会成为令人贻笑大方的“狼来了”的游戏,公众将会对再度的房地产调控丧失信心,那是谁也不愿见到的可怕结果。南京之举能否对不良开发商产生敲山震虎作用,进而促进他们循规蹈矩回归理性,我不敢轻下结论,但我敢断言,如若南京按照这样的执行力干下去,“二次新政”在南京的作用力向好的预期和乐观的走向应当是没有问题的。同时我还认为,南京做法客观上也会对当下一些对“二次新政”反应消极、态度暧昧的地方政府产生一定的鞭策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地区、特别是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城市,要予以通报批评。这意味着“二次新政”能否有效落实,换言之,执行力将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项刚性指标。

稿源:红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