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太高就会失去竞争优势”五个问号
2006-06-08

    当难以数计的农民工、城市下岗工人不得不长期忍受低工资的困扰之时,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突然发现,他们的境遇甚至不如那些初中毕业就到城里打工的民工。“一项120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有34%大学生求职时,薪水只要求1000元人民币。其中更有0.8%的大学生为了抢一份稍微好点的职业,不惜选择了“零工资”。  

◆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就会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

    决策部门和学界对这低工资现象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一种颇具争议的观点是:“我们确实要关心低收入者,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去了,这样的话,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一国要在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通常有两种战略:一种是加大科技的投入,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增加本国居民的福利;另一种则是依靠压低工资,借助传统的技术,粗放式地使用资源,从而赢得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在过去长达27年的时间里,经济能够保持平稳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所以,中国的GDP增速虽是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但工资增速却远落后于这个幅度。

◆廉价劳动力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优势”之一?

    长期以来,在为数不少的一部分人看来,廉价劳动力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优势”之一。一些地方政府把最低工资标准尽量压低,为资本的进入创造宽松的“软环境”。这种“优势”也确实为地方招商引资产生了一定的“洼地效应”。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最低工资标准本应该水涨船高。可是,某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持廉价劳动力“优势”,在最低工资标准上相互观望、暗相较量,谁也不愿意首先提高工资标准,以至于最低工资标准没有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另一方面,政府本应该在劳资双方中间起到协调矛盾、平衡权利的作用。可是,受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影响,一些政府官员把屁股坐到了资方的板凳上,只注重GDP数据的增长,而忽略了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工资问题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而应该在社会财富再分配、在社会保障方面作出相应调整,有网站调查表明,21%的网友担心中国企业无法承担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但同时,该调查也表明,65%的网友认为世界工厂的竞争力不能总依靠低工资,有人明确表示企业老板不能昧着良心赚黑钱,社会不应支持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提高工资标准会不会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部分企业倒闭?

    世界上的所有财富,最终是由人来创造的,人作为最微小却也是最有活力的经济体,如果其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和公民生存发展成本不相匹配,只能疲于维持生计,人力资本增值、产业结构升级等等,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使整个社会陷入低收入、低素质、低生产效率和贫富两极严重分化的“越发展越穷”陷阱。

    那么,提高工资标准会不会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部分企业倒闭?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的调查表明,深圳的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92%,上海是6.1%,而且上海的研究显示,上海的人工成本在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占8%降到了2004年的6.1%。所以把人工成本提高3到4个百分点,企业的劳动成本并没有大幅度提高,也不会超过企业承受的范围,而且这个支出也是合理的。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劳动力优势不可忽视,但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外资企业也不会为此而撤资。现在国际上的情况是人工成本低于中国标准的国家比比皆是,比如孟加拉国、柬埔寨、越南。但是为什么外资企业还是要选择中国?而且现在很多跨国公司都离不开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中国有最完善的供应链,中国的工人非常勤奋、工作效率高。

◆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国家,明天难道不会被其他劳动力更廉价的国家取代?

    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固然可以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有限且非常脆弱的比较成本优势,但这种以牺牲人民福利,降低社会伦理标准为代价换取的所谓国家竞争力的办法,是一种蹩脚的竞争策略。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根本。借口避免工人失业而将劳动力价格打压至简单再生产的底线,就像一个工厂不提折旧费用一样荒谬。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今天以廉价劳动力看好的国家,明天就会被新的廉价劳动力国家取代;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往被认为不经济的、不可能的资源异军突起同样也让以传统资源见长的国家失去竞争力。

     在劳动与资本博弈时,政府扶持劳动者,固然会减少资本的收益,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只能在“血汗工资制度”下生存的话,那么它被淘汰出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防止生产过剩的大面积发生,消除无效供给也是必须的。那些资源配置效率低,不能通过技术提高拓展赢利空间的企业,应该被淘汰出局,这可以看作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理性选择。(以上内容综合自中华工商时报 《 工资提得太高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吗?》、济南时报《 最低工资落空拷问政府责任》、文新传媒《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会损害竞争力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