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07日 新华网
7日高考第一天,太原市再度出现“全员皆兵”的景象:考点学校门内外拉出两重警戒线,数名交警和派出所干警蹲守校外,数百名家长拥在考场大门口,医务人员和急救车辆附近待命。然而,有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忧虑地对记者说,对考生的过多关注正在人为拔高高考的“紧张指数”,使考生心理负担和压力陡增。
人性化的周密安排,体现了社会对考生的爱护和对高考的重视。但近年来,来自社会和家长过多的关注,令考生神经紧张度骤增。一位校长告诉记者,如今很多考生已经听不得任何声响,心理承受能力明显脆弱。近年内曾有考生因窗帘被风吹动而焦虑不安,后来进行投诉;还有考生总感觉监考老师窃窃私语,经学校核查和医生诊断实为幻觉,该考生被怀疑已患精神疾病。
适当紧张能提高学习效率,过于紧张则适得其反。事实上,高考本身对学生而言已足够紧张,考试水平自有考生本人掌控,而学校对考试环境的维护也足以应对,过度的关爱只会给考生带来高度紧张的心理暗示,反而影响考生正常发挥。
高考虽仍具有举足轻重的选拔作用,但只是一种成长方式,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越发重视,一次高考成败已不是决定人生方向的唯一杠杆。因此,如一名刚走进考场的考生所言:“别都把目光聚在我们身上,我们需要平静地走过高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