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独立编班”与“橙色荷尔蒙”
2006-06-07

 2006年06月04日06:00 光明网
 
黄海洋

  不久前武汉市教育局印发的一个通知:从今年9月开始,在全市10所学校的起始年级开展农民工子女就学单独编班试点工作。不少人认为,这无疑在城市孩子和农民工子弟间筑了一道隔离墙,是“赤裸裸的歧视”,甚至有人怀疑这是迫于城市学生家长的压力而采取的行动。(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孔夫子曾经说过一句惠泽千秋的教育名言:“有教无类”。孔子本着这样的育人理念,培养出了历史上可圈可点的“七十二贤人”。可当下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农民工的子女时,他们和他们父母的处境让我们感到揪心。这些孩子的父母穿梭于城市之中,从事着繁重、危险的、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却拿着低廉的工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不仅养活自己和家人,而且为城市创造价值。但是,他们的子女却不能在这个城市中平等地分享受教育的权利。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如今,农民工子女能在城市里有学上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虽然逐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也出台了好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了解决上不起学的问题,好多城市还为农民工子女免了借读费。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市接受务工农民子弟学校时写下了这句话。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儿童少年本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应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益。然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特别是现在有学上时,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是否遭遇歧视的道德批判”上,而应该进入“研究如何切实有益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理性探索阶段。

  荷兰妇女正被一堆对足球发疯的“橙色荷尔蒙”乌云所威胁,这太过分了,这种局面必须从现在起立即停止。我们受够了,我们不能再沉默了。这里“橙色荷尔蒙”意有所指,因为荷兰足球队的标志颜色是橙色。对于农民工子女是否单独编班我们不应该非议。各地不同的学校有自己的现实考虑。有报道说,某地有个单独编班的学生给一位副省长写信:“我们不是边角余料,而是学校的宠儿。”这里是一个农民工子女对单独编班的褒奖。其实,城乡分治几十年,城里学生和乡下学生无论从环境影响、家庭条件、生活阅历、语言等各方面都有不可逾越差异。甚至闹出了农村学生因为满口的方言,甚至不敢开口说话的笑话。

  2005年有社会机构对2000名在武汉市简易学校就学的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孩子有上公办学校的经历,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又回到了简易学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公办学校受到歧视”。一些细节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永远的痕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完全消除城里学生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很难。共同沐浴教育阳光,对一些现象应该分门别类加以克服和引导要多照顾农民子女的实际情况,多给他们创造自信独立的学习、生活环境。

  对于农民工子女单独编班,我们不应求全责备,还得警惕“橙色荷尔蒙”现象。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