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推进诚信高考要克服认识误区
2006-06-07

2006年06月06日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鹿永建) 6月7日是全国高考头一天,诚信高考是全社会的期待。但是,如何推进诚信高考,却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引起警惕。

  以组织所有考生签订“诚信高考承诺书”为起点的诚信高考内涵今年进一步扩大,诚信记录的内容由单纯考试环节扩展到报名、录取等其他招生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克服社会上一些认识误区。

  在对待考生方面,不能片面地以家长的心态,把他们当作在道德等方面近乎可以免责的孩子,忘记他们绝大多数已跨入成年人的门槛。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招生处负责人说,明天,880万考生将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其中90%以上已年满18周岁,是已经能够独立承担各种法律责任的成年公民,也应当承担起诚信的道义责任,凭真才实学考出好成绩。而一个年轻学生担负起道义责任之后,往往能激发出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潜力,洪战辉等人的事迹也可以旁证这一点。

  对于以弄虚作假、投机等手段获取报考资格的典型的高考移民等不诚信行为,不能一味同情,而忽视其跌破诚信底线的基本事实。去年,一些在校新生被发现确是高考移民后被退学,引起争议。日前,一些地方又发现了一些高考移民,也许还会在录取完成后发现新的高考移民。高考移民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与各省录取分数线差异有关系,其责任多在考生家长身上,有的还难以界定清楚,但这不是可以跌破诚信底线的借口。

  对那些典型的高考移民的处理结果再次提醒人们,这毕竟是明显的不诚信行为,为国家法律法规所不容,既对当地考生不公平,也对于无力移民的绝大多数考生不公平。对全社会来讲,让不诚信的考生为不诚信行为付出应付的代价,更能增加公众对诚信原则的敬畏。

  推进诚信高考,更要把社会已经形成共识的措施落到实处。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已部署专门警力开展考场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及时、有效地惩处内外勾结、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弊以及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等严重违规行为。最近又破获7起案件,形成了打击考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