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变成“造枪村”的警示
2006-06-01

2006年05月31日 东方网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竟有10个乡镇的15个村涉及非法制贩枪支,已成为全国两大黑枪制贩基地之一。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造枪贩毒人员获取高额利润后住别墅、开好车等迥异的是,松桃县制贩枪的村都是贫困村,制贩枪支者又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户,为了生存而不惜铤而走险。(5月30日瞭望新闻周刊)

  这条新闻令人震惊又令人揪心,震惊的是其违法造枪,铤而走险,揪心的是“造枪村”和造枪者的贫困。一个“造枪村”,近年来有6个人因为制贩枪支被判刑。而这6户人家都是村里最穷的。因制枪被判刑的一个村民,一家三兄弟十五六口人全挤在一个十平米左右的破房子里,屋内只能人挨人地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然而“造枪村”生产条件十分恶劣,贫困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稍有天旱涝灾就要揭不开锅。贫困到了令抓捕造枪者的公安干警常常为之流泪。因为犯法必须要抓,但看到他们家徒四壁的贫困,又心酸难忍。

  贫困与枪患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却是形成“造枪村”的重要诱因。产业扶贫或是外出打工等被其它地方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脱贫方式,在“造枪村”这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的极困地区,都难以发挥作用。脱贫既已无门,贫困又造成愚昧,加上管理缺位,在制贩枪支的利润诱惑面前,产生了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走上制贩枪支的犯罪道路。

  从1993年开始,各级公安机关就开始在这里严打“黑枪”,然而枪患依然至今未绝。“造枪村”导致的枪患持续了十数年,成为影响当地及相当省份社会稳定的破坏力量。这个事实是否说明,要根除制贩枪支这一“黑色经济”,除了司法打击,还必须寻求有效的扶贫路径?以往说到贫富差距、地区差距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只是将其视为经济问题。贫困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然而又决不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当整体的经济增长成果与贫困人群之间出现了断裂,换言之当贫困人口不能共享发展成果,被摈弃于发展之外,那么经济问题就会变成社会问题,成为社会的腹之患。如果我们不能用历史的眼光来考量和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将来的“埋单”或许是难以承受之重。


作者:奚旭初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