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品不合格非得“六一”前才说
2006-05-30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京市工商局对市场上文具、童车、童鞋、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和儿童眼镜六大类商品进行抽检,结果发现109种儿童商品质量不合格,涉及欧尚、沃尔玛、新世界商场等知名超市或商场。(《法制晚报》5月25日)

    此次抽检涉及到的品种、品牌之多,几乎覆盖了大部分儿童用品。那么,这些质量不合格的儿童商品,是“六一”前夕匆匆上市的吗?肯定不是。其中,有的品牌已经“著名”一、二十年了。一夜之间,上百种儿童商品经抽检被认定存在质量问题,干吗早不抽检晚不抽检,非得捱到离儿童节只有五六天了,这才来了个专项治理?

    现在,一些地方的工商也好,质检也罢,仿佛都患了同一种病:节日执法症。每逢某个节日或纪念日来临,他们便会兴师动众,展开所谓执法行动。比如,三八妇女节前夕,一如既往地说卫生巾、化妆品合格率如何低下;“3·15”在即,则宣称某些商品投诉怎样剧增,等等。因此,最近几天对儿童商品质量进行抽检,并通过媒体大肆宣扬其“执法成果”,不过是相关部门的一种习惯性动作而已。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节日执法”中发现的问题,恰好暴露了相关部门工作上存在的漏洞:如果对市场秩序坚持常态监管,发现问题商品及时责令商家撤柜、厂家整改,并毫不手软地依法予以处置,怎么可能会有百余种儿童用品质量不合格呢?

    虽说“节日执法症”是一种顽疾,但我想,其病根不外有三: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公共服务意识淡薄,至今仍然热衷于搞形式主义;二是“懒政”使然,指望借助“节日行动”遮掩平时的行政不作为;三是由于信息发布机制的不健全,公共知情成了任人拿捏的面团。

    商品质量合不合格,理当在第一时间公之于众,这既是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的职责,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起码尊重。更重要的是,这些是儿童商品,假冒伪劣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直到“六一”前夕才说百余儿童用品不合格,不能视作工商部门的政绩,反倒是应该问责的理由。(徐林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