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而求其上
2006-05-22

     近日,据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大型联合调查显示,在年龄为10—20岁的青少年之中,最受青少年青睐的职业是老板或者商人(19%),其次是政府官员或者公务员(17.5%)。另外,影视明星、自由职业者等也是热门选择。“普通劳动者”则备受冷落,仅有3%的青少年愿意做一名“普通劳动者”。这一现状颇引起有关人士的担忧,有教师认为是“青少年价值观庸俗化”的反映,有青少年研究会人士则指出:“没有高低贵贱,任何行业都能取得成功,要让他们真正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快乐,进而才能领悟到成功的真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月17日《中国青年报》)

  上述言论令人相当困惑——难道在这些人眼里,老板、官员、明星,他们都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吗?这既有违基本的事实,而对于那些通过勤奋、智慧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者则是一种伤害,而对那些成天忙得找不着北的普通公员们更有失公平。想必是自己的思想深处先存在了“高低贵贱”之分,才会简单地将别人对职业的正常选择归结为“好逸恶劳”吧?

  “职业无贵贱”是一种理念,但不是一个现实,在一个“职业有贵贱”的现实中,向青少年灌输“职业无贵贱”的理念,有一个词叫“忽悠”。再者说,即使“职业无贵贱”已是一个现实,但职业与职业之间还是存在着相当多的差别的,比如收入多少、舒适程度、工作环境、福利保障等等。在职业差别面前,“好逸恶劳”、“挑轻捡重”其实是人之常情——如果有谁不是这样的,倒是咄咄怪事。

  西方有句谚语,“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中国也有句俗话,“人往高处走”。只有不甘于“普通”,人才会有“上进”之心,人人都甘于“普通”,那么将军、总统、老板、明星又由谁来做呢?当然不可能人人都当将军,但应该允许人人都可以有当将军的愿望与奢望,同时也应能够正视这种奢望——它们与当好一个士兵、当好一个普通劳动者并不冲突。就此而言,上述调查的题目设计是有问题的,只让调查对象在几个职业之间进行“单项选择”,却没有给调查对象“不得已而求其次”的空间。也就是说,由于调查设计有问题,调查结果虽显示仅有3%的青少年愿意做一名“普通劳动者”,但实际上却未必会有97%的青少年拒绝做一名“普通劳动者”。

  当然,即使调查结果不够准确,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普通劳动者”在青少年心目中受排斥的地位。但这并不主要是什么“劳动观念”的错,也不是家庭教育的错,更不是青少年“好逸恶劳”的反映,而缘于对“普通劳动者”现实地位的判断——“普通劳动者”的现实地位,不仅令青少年不愿把“普通劳动者”当成首选,而且不愿意当成次选,可以说是“不得已而求其上”。要青少年树立对于普通劳动者的正确态度吗?只有一条有效途径——真正让“普通劳动者”享受到劳动者的待遇,即“让人民享受发展的成果”:可以休假,有星期天,有劳动保障,有较好的收入(一个人可以养活一个三口之家),有投票的权利,自己的孩子可以像富人的孩子一样自由选择学校,甚至可以像一些国家的“普通劳动者”一样,偶尔也能到其他国家去旅游,说去就去了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