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文化的内涵及其它(二)
2006-05-19

 

稿件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西藏民俗


    如果是这样,那么哈达卡、卡达和哈达的渊源关系也就昭然若揭了。不过蒙族的哈达卡是蓝色和黄色的,而藏族的哈达则是洁白的“塔尔”才是地道的藏语,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哈达这一名称,早已约定俗成,现在无需浓墨赘述,考证是何族语言了。

    在藏族的社会交往中,之所以长期盛行使用哈达这一礼仪之品,是因哈达的丰富文化内涵决定的。藏族人历来认为洁白、无瑕最能表达和象征人们自古以来在社会交往中使用洁白的哈达,以表达自己真诚、纯净的善意。因而哈达便早已成藏民族这一深刻文化心态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据分析研究,白色崇拜或尚白是藏民俗深刻的文化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近来考古工作证实,从古以来我们藏族先民就非常崇尚白颜色。早期的尚白习俗是苯教文化即土著文化的一种表现。早在佛教入西藏之前,藏族先民就崇仰白事、白道、回避、忌讳黑事、黑道。《格萨尔王传》及其它许多民间故事中,以白人、白马、白云、白鹤等白色来象征和代表正义、善良、高尚的人、军队或事情,而黑人、黑马、乌云等黑色则是象征和代表邪魔、罪恶和不幸的。

    白色象征纯洁、无瑕、忠诚、喜庆、详和、善业和正义,而黑色则相反,大凡都是邪祟、罪恶和不详之兆,这已成为鲜明的藏族文化观念。在藏民族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这种文化观念、文化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能够感觉到。房屋墙壁刷白灰,过新年时门窗和木制家具上用白面点白点或划白线,给酒壶、酒皿系上哈达或羊毛,为壶嘴、碗口贴酥油,在要道山口的石堆顶端放上白石,供神煨桑时扬撒糌粑等等,只要留意就会发现无处不见白色崇拜的印记。佛教传人西藏以后,甚至把善恶直接称白黑(嘎尔那),善业称嘎尔乔,恶业叫那列。由此可知只要我们潜心研究,白色崇拜或尚白文化心态就会更如丰满、鲜明。(未完待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