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的眼睛和立体的世界【落野杂谈】
2006-05-18

 

 

 

 

 

 

 

 

 

 

 

 

      我们时常做的就是“以我观物”,圆眼球作用于世界的,是平面的视网膜。这恰好似王国维先生《人间辞话》中所言的,“以我观物”,物皆着上了“我”的颜色。然而物与世界,怎么又能是一个人的眼睛所能够洞察清楚的?我们觉得世界是立体的,然而见解却是平面的;我们觉得照片是平面的,立体的东西在一张纸上被抹平了,谁也不挤压谁,一五一十地呆在原地——我们就会觉得,嘿,这个图是我完全可以看清楚的。

      其实并非这样吧。以前我也是那样以为自己,觉得自己有一双不动声色的锐利的眼睛,眼光所及的地方,白玉与淤泥一定都很明白。而我基本上只是沉默地以为,在人与物之外独立地站着,那种自以为的超然,其实也是一个平面。

      很偶然的机会,我拍到一副照片,拿回来放大一看,就让自己吃惊了。那是一副从车窗内拍摄的外景,一条车水马龙的路,等车的人,站台管理员;人,汽车,站台,高楼,都叠加了起来,透过玻璃,虚虚实实地,像一副经过了无数次组装的画。

      一瞬间,世界变得虚化了,而人的眼睛,更有些束手无策。只因为一扇玻璃和一个镜头,以及一种相对的移动,物体就在眼前发生了挪移。而这一挪移竟然是先前眼睛不会发生和注意的,只是经过一个镜头,一瞬间就定格了下来,再去看时,已经不是自己原本能够接受的物体。

      那么,我的眼睛是不是脆弱的?它原本固执地坚持一种类似被忽视的“物象”,以为它是对的——它是不是对的也许并不重要,但它毕竟隐秘地存在着另一个“物象”,这一“物象”,是要在特定的场景,通过特定的工具呈现出来的。思维有些混乱,在思维的产生和消亡都是可逆和可复制的,但存在是不可绝对复制的。

      平面的不一定是平面的,立体的也不一定是立体的;可以“以为”,而眼睛不可独裁。因为我们可以看见另外一个维度的物象,它们或许不在平常的空气中存在着。

2006-5-18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