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媒体的软暴力”
2006-05-15

我不喜欢娱乐,也不关心娱乐新闻,更不是窦唯的支持者。但窦唯事件却让我突然对娱乐记者的表现感起了兴趣。原以为窦唯大闹报社,火烧小汽车,会引来公众愤慨,却相反唤起强烈的支持声。网上支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受辱的记者却遭到一片讨伐声。

历来把娱乐界发生的新闻称作八卦新闻,因为它低俗、无聊,所以难以叫八卦。更因为它邪乎、虚假,被作为消遣的文化。可是,当这种消遣新闻伤及别人痛处的时候,自然会被人反咬,狠狠的报复也在情理之中。一位网友很幽默,他问这记者:如果窦唯拿着你媳妇在你们院(记院)卖淫的证据到处发,你高兴吗?到时候窦唯就以一句我说的话都是事实来答复你,你也没什么可说得了。说的很俗,但很深刻,很有道理。砸电脑、烧汽车涉嫌违法,至少是违反治安条例,但是,法律往往不制止有些媒体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蓄意侵犯 他人隐私的行为,因此,有些时候,要维护自己的权利还要靠自己的“违法”行为。

人都是有人性,当一个记者首先更应该具有人文关怀责任,一但没有责任,就会丧失人性,什么新闻都可以制造出来。

我们为窦过激行为触犯法律而惋惜,当我们要能够理性反思的话,是谁在逗引窦唯去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谁一步步地把窦唯逼到精神极限?甚至是谁又想置他于死地?为什么 一而再、再而三地惹他?难道记者揭人隐私的行经同样不也是暴力行为吗?

软暴力和硬暴力.所谓硬暴力,众所周知,即拳脚相加,造成身体伤害的那种.而软暴力,是近来新流行的一个名词,即没有任何体肤伤害, 不打你,不骂你,而是在精神上折磨你,用一些言语刺激你,在心灵上刺伤你,这种是不是更可怕?

随着时代的发展,拳脚相加不再是暴力的唯一形式,另一种以媒体这一公开信息平台造谣、侮辱、接露隐私等方式强加于人等为特征的“媒体软暴力”正在悄悄地向人们走来。与明显的身体暴力(硬暴力)相比,它对受害者心灵上造成的“内伤”要远远大于身体上的“外伤”。无非伤害别人的凶器不象刀子那样硬,是把软刀子。刀子能杀人,舆论同样可以杀死人,他们总喜欢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就是他们的工作。也许娱记们说的是事实,但却会打乱别人的整个生活秩序,更会剥夺人的快乐幸福的权利。

“媒体软暴力”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常以客观公正者的形象为掩护。“媒体软暴力”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个别媒介利用国家给予的话语权,目无法律,侵犯别人的私权,至今却没有一部明确的新闻法律约束这些行为。现在似乎已经到了关注用什么办法非来制止‘媒体的软暴力’发生的时候了。

今天,我们迎来的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急剧的社会变化、多元的价值观、对个人的自主性的看重都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尊重别人的尊严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思想道德底线,一但突破了这个底线,后果是极其可怕的。

公道在人心。希望更多的人站出来人道一下、良心一下、正义一下!给窦唯一点宽容、给他点一个男人还要继续活在这个世上的空间和自由。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