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博客登上Technorati 100排名榜首,这实在是中国博友的天大好事。尽管她的博书遭遇了滑铁卢,但博客和博书,本就是不同的。有些内容不适于印制成书,却并不影响网上阅读。商家的炒作,在于牟利,牟利不成,却在客观上推动了博客的发展,也算是有些功德吧。
徐静蕾是才女,这是为很多人所认可的。她的出类拔萃于演艺界,不仅仅在于天赋的表演才能,也还有着深厚的文化支撑。大概也正是这种文化的支撑吧,她便很少炒作于媒体,而愿意在脚踏实地中,走自己的路。她的博客成功,不过是一种建筑在文化底蕴上的意外收获,并非有意炒作的昙花一现。
徐静蕾博客能够登上Technorati 100排名榜首,说明中国博客的影响力正在扩大,她不仅能够聚焦起中国人的目光,也能引来世界的关注。中国博客的这种与世界接轨,大概不是那位专家精心谋划,强行接轨的产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地生发。这种生发过程,将会使中国的博客日益庞大,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当不是一种神往吧。
新的文化体系将有怎样的构成,大概尚需时间的筛选。但是这次徐静蕾的独领风骚,却在说明,博客文化自有其有别于传统文化的地方。一个演艺界的明星,不仅能辉煌在舞台上,也能辉煌在文人林立的博客上,大概便是一种证明。巾帼不让须眉,古今中外这样实例不胜枚举。中国古代,是把这类女人命名为“扫眉才子”的。
所谓“扫眉”,大概就是一种借部分而代整体的对女人的泛指吧。温庭筠在词《南歌子》中写道:“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描述的是一个闺中女子,在对情郎的思念中,梳理着“倭堕髻”的发型,勾画着弯曲细长眉毛的情景。唐宋文人,不知何以格外钟情于女人的画眉,这从他们留下的很多诗篇中,可以看出。因此用“扫眉”来借代女人,用“扫眉才子”,借代具有超常文才的女人,也便成为了时尚。
王建在一首《寄蜀中薛涛校书》的诗中云:“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和。”那是对一代才女薛涛的赞誉。薛涛以诗才名世,与她同时的诗人元稹、杜牧、白居易、王建、刘禹锡过从甚密,多有唱和。时任剑南节度的蜀中的名臣韦皋,很赏识薛涛,便让她参与做做案牍处理,并且还打算上报朝廷,让薛涛任校书郎的官职。虽然后来经有人劝阻没能实施,但其女校书的声名,却已远播。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由于没有功利性,因此教育内容,基本限定在“妇礼”、“妇德”上。自东汉班昭写出《女诫》后,到了明朝末年,终于汇编整理出了女子教育的《女四书》。“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这样的行为规范,大概今天的人很难想象。但是,从中却也可以看到,今天中国人出国时,常常引来人家侧目的放浪举止,并不是遗传于古代,而是变异于现代。
古代教育尽管愧对女人,但“满园春色关不住”,总有些天才,会横空出世的。唐朝诗人王建的“扫眉才子知多少”,大概便是指这种情况吧。明朝诗人王鸿赞誉李清照说:“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风蝶笑东风。”这个“扫眉才子”是授予一代文宗女师的。古代的这些“扫眉才子”,大多成功在家学渊源。今天的一些地方女孩失学严重,不知是否也有这样的家学。
徐静蕾能不能称为“扫眉才子”,可当别论。但她的博客登上了Technorati 100排名榜首,大概在走向世界方面,要远远超过前人吧。能够在世界级的排行榜上占鳌头,无论怎么说,也是一种光荣。她的发端意义,她对中国博客的贡献,也许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益深远。当然,这与博书的销量无关。因为,博客就是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