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自容:窦唯难道就这样被摧毁?(转载)
2006-05-15


——也谈被媒体“恶炒”的“窦唯冲击报社并烧车”事件

文/雪 峰

偌大的一家报纸,居然越来越流俗于八卦的娱乐小报;一位年轻的初出茅庐的娱乐记者,本着街头饶舌大妈的经验,令一位摇滚音乐先锋激愤于感觉脱离事实的报道,出于理性地做出过激行为并陷入舆论的旋涡和面临法律的制裁。我向来是不以最坏的恶意透视某些媒体的,可是看过了这家报社的声明,看到有些人用主观的猜度衡量客观的真实,看到了某些挑着“客观”的幌子行残害事实的虚伪的人们的作为,却令我悲哀且出离于愤怒了!

可以说,我并不是窦唯的歌迷或者所谓的什么丝,我只不过听过他的几首歌曲,但是在扭曲的面前却忍不住也想说几句接近事实的话。

以下是这家报社的记者耿小勇、展明辉、王姝采写的报道,昨日(5月10日,笔者注),音乐人窦唯来到新*报社,称要就相关报道与报社交涉,并要求与采写记者见面。期间,窦唯“情绪激动,有过激行为”,砸坏电视、电脑等报社办公物品,干扰了报社的正常工作。下午18时许,窦唯用自带的汽油点燃报社门前一辆汽车。火被扑灭后,窦唯被随后赶来的警察带走。目前此案正在审查中,警方已初步认定窦唯的行为涉嫌放火。

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窦唯确实有失却理智的过激行为并且已经既成事实,可能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应该接受制裁,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在众口铄金的媒体面前,一位曾为中国摇滚音乐作出过贡献,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中书写下一段精彩乐章的摇滚音乐先锋即将被摧毁,却是令人痛心的。

我们不妨看看这家报社的声明,“众所周知,本报自创刊以来,一直遵循严肃、客观、负责任的新闻报道原则,在娱乐报道上也是如此,坚决与低俗化倾向划清界限。在一直受到媒体忽略的摇滚乐领域,本报做出过大量有立场有分量的报道和专题策划。本报对窦唯本人也不断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做出很多正面报道,其中比较重要的有,2004年12月17日的《窦唯:“摇滚‘误国’红磡无需纪念”》,2006年4月7日的《窦唯骂出心声,我们只听见娱乐》,2006年4月26日的《对窦唯,你不能想当然》等文。本报对中国摇滚事业及窦唯本人的善意和尊重态度可见一斑。”

果真是不同凡响的“一斑”的“善意”与“尊重”,居然可以引发当事人的愤慨和导致过激行为。在所列的文章里,我们看到的真是“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真正做到了“正面”报道?真的“坚决与低俗化倾向划清界限”?倘若如此,我倒不希望媒体对艺术践行者的肯定和评价是这样乏味的。

对艺人的关注似乎应该更多地从艺术和文化的层面上,而非低劣的窥探隐私、行踪之类供人消遣的谈资,也不是为了某些商业价值而媚俗的八卦报道。“一个娱记,不能够因为专心做娱乐,而将事物状态都全盘娱乐化,进而想当然地将任何事情的因果都划入美轮美奂与俗脂艳粉并重的娱乐大世界。”这是发布于这家报纸上的文字,纵使不代表报纸的观点,至少可以看出人们对某些娱乐记者的态度。我不知道历史会如何界定这个事件的本身,我只看到了一些伪善的人在摧毁一位在摇滚音乐界乃至文化界可能有所建树的艺术践行者,一位中国摇滚音乐的先锋!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识相互琢磨……曾感到过寂寞也曾被别人冷落/却从未有感觉我无地自容……”我们大概是从这当年响彻街头巷尾“无地自容”的呐喊声中认识了窦唯的音乐。他为中国摇滚音乐和本土原创音乐付出过许多,并且影响了一大部分人。岁月流转,繁盛作为足迹被一些人纪念。

而大家通过各种途径似乎也都可以接受到这样的讯息:“窦唯,曾任黑豹乐队主唱,并包揽了几乎所有作品的创作工作。窦唯在1992年离开了他所参加的第一个乐队黑豹乐队,当时这个乐队的知名度正在快速攀升,他却放弃了看似成功的捷径,决定重新开始。经过了与另一乐队的短暂合作,就在新的音乐理念逐渐清晰时,再度挥别好友们,独力背负起自己对音乐的执著,走了一条孤单的创作之路。”

“窦唯的音乐越来越在精神上靠近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的古典文化。虽然这种慕古的情怀被现代的音乐语言所包装了起来,但是这种文化的、民族的气质仍然能够被人强烈地感觉到。这种做法比之那些简单地将民族乐器堆积在一起来实现民族化的目的的所谓音乐不知要强多少倍。”“窦唯是个语调缓慢低沉而悟性极高的人,毋宁说,其悟性就是牢牢建基于其拙重而沉稳的语言调子上的。亦即是说,其粗朴的语言色调不仅包摄和含纳着其敏悟性,而且就是其整个人本身的表征和缩影。……确切地说,他是个在冷寂的表情和酷态下埋藏着疯狂质素的人。与此同时,他又是个理性的人,甚或是个超理性的人,以至于他有时自觉地把当年在解剖室所目睹的解剖情境与其对现实彩色世界的感受与透视结果而等同观之。”

窦唯曾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生活和感情的压力使他或许消沉,或许思索新的际遇与释放,他在自己崇尚的音乐道路上执著地求索,义无返顾。

摇滚音乐的先锋,为了自身理想,求索纯正的艺术,孤单地创作,孤单地前行,这样的人大多是不善于论争的,可能也不谙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是就这样被人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

有人说,“是艺三分毒”,艺术工作者在艺术的构筑过程中难免诱发出诸多的人性的缺点和偏颇,我们从不否认在艺人的身上存在的这许多人性的缺点,甚至同样不能纵容,我们可以拒绝他们的超脱或者偏激,但是不能毁灭他们的艺术!对于一门艺术的产生、崛起、昌盛或者没落,你可以喜欢它,也可以反对它,但你不能摧毁它。对艺术人也一样!

在商业笼罩的环境里,真正的艺术践行者并不会甚至不屑于“炒作”自己,可是却被推到了公众面前,强迫他做出并非出于己愿的事,这又是怎样的扭曲?尤其在媒体面前,艺人确乎又是无辜和嬴弱的。舆论的某些导向作用不自然地扼杀了音乐乃至某种文化的兴起,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是相信人们会用真正的客观和理性逐渐接近真相。

可能庸俗的人总是拒绝杰出的异类,拒绝异类对自己的精神渲染。于是联合起来摧残,压抑而不是保护和同情杰出人物的崛起。我们不知道窦唯能否像他的音乐一样坚强起来,可是我们却行将看到一位中国摇滚音乐的先锋就这样被庸俗的娱乐和浅薄的人们推入自失的无地自容。

“窗外、天空、脑海、无穷”,无疆的思想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这是何等超脱的境界?然而柔弱的生命和深邃的思想却被浅薄的言论和娱乐的“善意”扭曲了,这于音乐将是怎样的损失,于文化又将是怎样的悲哀,打击和轰毁?

愚弄民众的那些虚伪的人们,我为你们的恶性恶行感到愤怒且悲哀!

……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