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是人们的梦想。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人那里,这个梦想变为了现实。然而,获得了期待中的财富,不少人的心理并未因此而富足,反而在财富面前变得糊涂、狂热甚至迷失了自己。
有例为证。5月11日的《京华时报》报道,有一位百万富翁自述,他曾经有房有车有自己的公司,却迷上赌球。结果,他输掉了所有财富并欠下赌债。
这位曾经的富翁,在什么也没得玩之后,终于清醒了。他称赌球毁掉了他的幸福生活,往事“不堪回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富人都这样清醒,特别是许多人还没玩完之前。
笔者曾接触过一些企业家,并从他们那里知道更多类似的富人故事。许多人有了足够的钱之后,便不知道该干什么,精神空虚,自叹“穷得只剩下钱”。有的人则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对他人和社会却很吝啬。还有一些人则什么好玩、刺激玩什么,出入赌博场所,一夜输掉五千万仍泰然自若。
不单是富人,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其实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富了之后,我们究竟应该干些什么?这个问题不想明白,已富之人,必将被自己的财富毁去;将富之人,也必会步那些人的后尘。
不能不承认,在不少人的心里,什么学习、工作,乃至所有的奋斗,都只有一个最现实的目的,这就是挣钱。以赚钱为目的、为生活的重心,我们不仅会失去太多的人生乐趣,也不可能对如何看待和使用财富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人生在世,不只是为追求财富而来,我们应当有更崇高的使命。获得财富只是实现这个使命的某种乐趣和价值体现,我们不能因财富的获得而轻易改变既定的人生目标,不因财富的失去而丧失生活的信念。只有确立坚定的人生理想、信念和追求,我们才能塑造健全的自己,获取富足的精神财富,并形成正确的财富观。
财富是什么?财富只有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生的事业和奋斗提供便利的使命中,才能保持财富的价值和增值。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财富是有生命的。赋予财富以生命,正是获得财富之后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体现。只知挥霍,把财富用在不该用的地方,财富的生命必会黯淡无光,甚而会蜕变为噬人的恶魔。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富人,开始懂得了财富的真正价值所在,更有许多人变成了慈善家。就在5月8日,《福布斯》中文版公布了“2006中国慈善榜”。与前两年相比,今年榜单上的100家非国有企业在2005年度的捐赠总额超过8.4亿元,比2004年度增长76.6%,上榜企业的地域分布也更为广泛。
尽管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这个慈善榜还有些稚嫩,但只要有更多的企业家和富人对财富多些理性的认知,多加入慈善的行列,我国的慈善事业将取得长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当已富之人和将富的人们懂得了如何正确使用财富,则他们不仅拥有健康和健全的人生,并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也将获得财富的滋润,变得更加文明、和谐与温馨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