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方便面的黄山就是清净之处?
2006-05-09

 
2006年05月09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五一”黄金周期间,黄山风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发布一项紧急通知,禁止在景区内销售方便面。虽然对游客自带方便面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但是这一紧急通知还是引来诸多争议。风景区工商局称,此举虽然没有法律依据,但主要还是为了维护景区环境。(《江淮晨报》5月6日)

    在风景区管理者看来,禁售方便面,可以摆脱景区被方便面袋污染的苦恼,减轻环卫工人工作量,降低维护旅游环境的成本。可在普通游客眼中,却并非如此。

    景区内饭菜过于昂贵,普通游客选择相对便宜的方便面食用,显然是理性而又经济的选择。景区内禁售方便面,不仅给游客带来不便,也有强行“宰客”之嫌。出台这样一条引发争议的禁令,我以为,是出于对游客道德的不信任,以及对行政力量的过于自负和崇拜。

    随手乱扔垃圾是一种缺乏社会公德的表现,只关乎游客的个人道德素质,与方便面的存在无关。回想当年的广岛亚运会,喝饮料、吃零食的日本游客应该不在少数吧,举办当局却没有因此而颁布一条禁令。而散会后,运动场观看席上竟然没有一片垃圾。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行为固然不必行政力量来约束,不道德的行为也不是单纯的行政约束所能解决的。

    要禁绝垃圾袋,直接禁止方便面的生产也许是真正釜底抽薪的绝招。可头痛砍头、脚痛断脚的做法,未必见效,也不招人喜欢。为减少公共行政的成本,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增加游客旅游成本,只能证明行政权力人格构成尚有缺憾。

    公共利益依赖于行政权力的运用,完整的行政权力人格,应当包括对弱者宽容和同情两种要素。作为掌握丰富公共资源,拥有强大的管理公共事业力量的行政机关,没有对弱者的宽容与同情,就无法称之为现代服务型机关。试问,为减少自己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成本而剥夺游客选择食品的自由,是对经济地位平平的他们的宽容吗?没有对游客的宽容与同情,又怎么谈得上对游客的服务?没有对普通民众的同情,又怎么谈得上为人民服务?

    表面上看,禁售方便面的黄山,有可能成为清净之处。实际上,这样的行政强权,隐藏着对游客的不尊重,也绝对谈不上良好的服务。很难想像,这样的管理思路,能治理好黄山这样一个旅游胜地。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