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娃和山里娃
这是个在城里流传的“著名”段子:放羊娃在山上放羊,这时来了一位观光游客,问娃有甚理想?那个老实孩子答:“就想让俺的羊越来越壮,母羊多下小羊。赚了钱,讨媳妇,生个娃,让他接着放羊。”城里人听完都哈哈大笑,除了怜悯,优越感油然而生。
老乡听了,自然不服气。听说他们也编了个段子,最近正在农村流传呢——一位农民老汉问城里“小眼镜”:“娃,你的理想是啥哩?”学生回答:“听爸妈的话,好好读书,考试得双百,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再上名牌大学。”“然后哩?”“找份赚钱多的好工作。”“然后哩?”“找女朋友,结婚,生孩子。”“再后来哩?”“叫他念书,考名校,找个漂亮女生,结婚生孩子,再……”
一旦把道理说透,城里娃和山里娃有什么区别?
人类越进步,越容易犯低级错误。有一种错误就是:某些人只是因为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便喜欢俯视别人,并对人家的生活方式肆意指责,粗暴干涉。他们既不知道尊重别人,更不懂得如何比较。按照这一逻辑,富足发达的国家,就有权对穷国趾高气扬?经济上稍微落后的居民,见到富邻居就得摆出毕恭毕敬的奴才相?置身于漂亮的写字楼,过的是一天;蹬车卖菜的,过的也是一天。做大生意的张老板,赚到八座银山,当然要尽情夸耀;而李师傅凭本事养活一家老小,照样值得喝彩。城里人认为,山上放羊娃是虚度青春,愚昧无知;那么,农村人同样可以判断出:逼迫孩子盲目加入“科考”,天天点灯熬油地做无用功,这孩子活得并不快乐。其实,先进与落后往往是相对的。
我想说的是,城市生活舒适,但压力巨大;乡间日子清苦,但活得安逸。非把两者生硬地放在一个比较平台上,找出愉悦自己的“平衡点”,恐怕是要发生错觉的。正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还是说孩子吧,瞧一眼苦不堪言的城市学童,再看看黄土地的放羊娃,他们之间肯定存在不小的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孩子们都不容易。
摘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