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凡公益图书馆-《中国人的素质》16第十六章 生命活力
2006-05-01

文学殿堂---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素质
第十六章 生命活力
 
    生命的活力构成了中国人其他特点的重要背景,这本身就值得人们思考。我们
可以思考以下四个方面:中华民族的再生能力、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长寿以及
康复能力。
    旅行者从中国人生活中得到的第一印象,便是人口过剩。中国似乎到处都挤满
了人。之所以看上去如此,是因为本来就是这样。日本也显得人口众多,但显而易
见,日本的人口密度无法与中国相比。在人口的相对密度和绝对密度方面,中国比
任何国家都更像印度。但印度的民族和语言众多而繁杂,而中国的民族,除了一些
无甚影响的民族之外,只有一个汉族。我们足迹所至这个辽阔帝国的任何地方,无
不处处证实着人口过剩这个第一印象。人口确实稀少的地方,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
也总能找到易于解释的理由。太平天国可怕的袭击,紧接着是回族的小规模暴乱,
然后又是1877一1878年那场无与伦比的覆盖五个省份的大饥荒,可能使中国总人口
减少了好几百万。战争的创伤看来不可能像西方那样快地修复,因为中国人很不情
愿离开家乡去新的地方。然而,不难看到,不管破坏力有多大,总比不过修复能力。
我们认为,只要有几十年的太平和丰收,中国几乎任何一个地方就都能从本世纪一
连串的灾难之中恢复起来。而恢复的前提人人可见,不管是否愿意仔细思考,总是
引人注目。中华帝国的任何地方。无论城镇乡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群群的中国儿
童,正如查尔斯·兰姆①对那些过分骄傲的母亲颇不以为然地说的那样:“密密
麻麻地挤满了每一条死胡同”。当今中国社会的奇迹之一,便是靠什么供给这么多
小孩子衣食,我们必须记住不少孩子“衣食”无着;换言之,极端的贫困并没有明
显地减少中国的人口。
      ①译注: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英国随笔作家、评
论家和书简家。主要作品为《伊利亚随笔》和《后期随笔集》,内容偏重生活琐事
和知识性题材,笔调或风趣幽默,或哀惋动人,好推敲文字,爱用典故,注重细节,
文体富有个人特色。
    唯一足以持久而有效地阻止中国人口增长的,是沉溺于鸦片,这对中国人来说
是同战争、饥荒、瘟疫一样能带来死亡的敌人。我们完全不必为了接受中国人繁殖
能力很强这样一个重要观点而去假定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别的国家,即使按最
低估计两亿五千万人口来算,繁殖能力很强这个观点也可以成立,因为问题不仅在
于人数,而在于增长率。由于没有可靠的统计,我们只能满足于靠大致估算得出的
结论;不过,幸运的是,这样算来也几乎不可能出错。中国人年龄很小时就结了婚,
除了爱钱之外,传宗接代的愿望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主导思想。
    与中国人口处于任何情况下都明显增长相对照的,是法国的人口。在欧洲,法
国的增长率最低,最新的报告表明,法国人口数量正在下降。这些事实引发人们对
这个伟大国家未来的极大忧虑。而中国人,没有更多迹象表明其人种要比盎格鲁一
撒克逊人退化。记载中上帝给人类最早的命令是要人类“生养众多,在地上昌盛繁
茂”①。正如一位富有学识的教授曾经说过的那样,这个命令“人们眼从了,这
是人们唯一眼从的上帝的命令”,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地道。
      ①译注:语出《新约·创世纪》第9章第7节。
    正如我们曾经说过的那样,中华帝国无论从经度或纬度而言都是地域广袤,几
乎拥有所有的各种土壤、气候和物产。至此,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副热带和副极带
以及两者之间的地域,都同样昌盛繁茂。我们看到,各个地域之间的差别,完全取
决于这个地域本身的特点,取决于它养活人口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人们的适应能
力。出自广东、福建两省小地方的中国移民;无论移居何地,印度、缅甸、暹罗、
东印度群岛、太平洋诸岛、澳大利西亚①、墨西哥、美国、西印度群岛、中美洲
和南美洲,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从没听说过他们不能很好地、迅速地适应环境。我
们反而听到他们适应得十分迅速而完美,他们远比当地人勤劳和节俭,他们的团结
和凝聚非同一般,以至于当地民族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要“中国人滚出去”。在这
种情况下,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不再大规模地移居海外,这对于其他民族的心情平
和而言,肯定是莫大的幸运。如果东亚现在全是不可征眼的人,渴望着把自己的能
量发散到这个星球的其他地方,如同中世纪的中亚那样,我们很难想象我们双方会
变成怎样,也无法想象适者生存的原则会怎样!
      ①译注:澳大利西亚(Australasia),一个不确切的地理名词,有时指马来
群岛和大洋洲,有时专指马来群岛和澳大利亚,一般仅指马来群岛。
    由于完全没有任何一种统计,因此,要谈中国人的长寿问题,除了最笼统地来
谈之外,别无他法。或许所有的观察者都会同意这样一个结论:中国没有一处老年
人不是特别多的。老年人总是深受敬重,高寿更是被视为一种荣耀,“寿”列于
“五福”①之首。出生的日子,乃至时刻,都确切地记了下来,以便需要时能确
切地报出,尽管如前所述,一般的计算方法是如此粗略。墓地的碑文上总爱刻上死
者的年龄,但除了产石头的地方有石碑,其他地方坟上就很少有石碑,无法从这些
见证者那里得出什么推论,因此,石碑实际上没有价值。
      ①译注:五福,出自《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日富,三曰康宁,
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
    很少听到中国人有活到百岁以上的,但不足百岁的老人却随处都有,假如提供
足够的营养,我们一定认为还会多得多。的确,如果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严重
缺乏营养的穷人考虑在内,我们会奇怪,这么多的人是怎么挨到如此高龄的。众所
周知,本世纪所有西方国家的平均寿命都在不断增长。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注意生
命的规律,改进防疫方法,完善治病手段。而中国,我们必须记住,与哥伦布发现
美洲之时相比,生活状况没有多大变化。如果社会科学和医学能作用于中国,如同
过去五十年来作用于英国,那么,中国的老人数量肯定会急剧增加。
    不讲究卫生,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此特点。他们甚至不把已经了解的卫生规
则当回事。这一切,住在中国的外国人都知道。外国观察者心中一直有一个问题;
由于对自然规律的无知和轻蔑,所招来的各种疾病,为什么没有灭绝中国人?中国
每年都因为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而的确死了不少人,其实患病的人肯定还要多,这
个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国人具有神奇的能力,足以抗病和康复。中国人会因为一件小
事而豁出命去,这与他们不放弃生命一样,都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
    我们已经经常遗憾地提到,在没有紧要的统计资料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依赖
外国人的观察记录,由于外国药房和医院的不断增多,这些记录一年比一年多,一
年比一年更有价值。
    为了说明中国人的康复能力,分析整理年度医学报告是很有用的,肯定会呈现
出新鲜而有说服力的结果。然而,我们只能满足于仅仅描述几件事例,其中两件是
笔者知道的,第三件事情是从天津一家大医院发表的报告中找出来的。这些事例的
分量在于它们的毋庸置疑,这些事实完全不是孤立的或例外的,而是同我们众多读
者的观察完全一致。
    几年前,笔者与一个中国家庭住在同一所房子里,有天下午,听到窗下有人惨
叫起来,窗子那里有个很大的马蜂窝,窗子是用砖坯砌成的,窗子底部有个洞。一
个十四个月的小男孩在院子里玩耍,以为这是个方便玩耍之处,就鲁莽地爬了进去。
小孩的头发剃得光光的,露出红红的头皮。蜂窝里的马蜂或许是被这种异常的侵袭
惹恼了,或许是把孩子的光头误认为是一朵大牡丹,立刻飞到小孩的头上叮了起来。
孩子在被抱出来之前,头上已经被蜇出三十多个包。这个孩子只哭了一小会儿,就
躺在炕上睡着了。手头没有任何一种药,皮肤上也就没擦任何东酉。整个晚上,孩
子根本没哭没闹,第二天,头上的包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1878年,北京有一个外国家庭雇用的一个马车夫得了流行的斑疹伤寒,很多人
已经死于这种病症。到了第十三天,病情已经相当严重,这个重病号突然狂暴了起
来,几个人都制服不了他。派了三个人守护他,但他们已经弄得精疲力竭了。这天
夜里,这个病人被绑在床上以防逃跑。在守护人睡着之际,他设法松开绑绳,一丝
不挂地逃出了房子。凌晨三点,人们发现他逃跑了,就仔细搜查了这所房子,包括
几口井,怕他会跳进去。最后在院子的围墙那里发现了痕迹,这堵墙高约九至十英
尺,他是先爬上一棵树再逃走的。跳到墙外地上,他立刻走向城墙内的壕沟,就是
这堵墙把北京的鞑靼人的城与汉人的城隔开的。两个小时之后,人们把他找到了。
他的脑袋紧紧地卡在了墙下用于阻止壕沟通行的两根铁栏杆之间。他曾经早就迫不
及待地想来这里凉快凉快,看样子,他已经卡在这里很长时间了。正要把他带回家
的时候,人们发现他已经完全不发烧了,尽管他的两条腿还有点风湿,但后来也慢
慢地而又理所当然地康复了。
    一个天津人,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以在中国军队进行军事训练的训练场附近捡
那些废弹壳为生。有一次,他捡到一颗炮弹,当他试图拆卸炮弹时,炮弹爆炸,炸
烂了他的左腿。他被送进了医院,截掉了左腿膝盖以下部分。这个人非但没有放弃
这种提心吊胆的危险的谋生方式,反而很快重操旧业,六个月之后,又是一次类似
情况,爆炸之后,左手手腕,连同手腕以上的两英寸胳膊被炸飞,右臂的上半截被
火药严重烧伤,鼻梁和上嘴唇炸开了一条深深的口子;弹片也击伤了他的右脸颊、
右眼的上眼睑、额骨的后侧以及右腕,右股骨也被深深地切开,骨头都露了出来。
受了这样的重伤,这个人半昏迷而又无助地躺了四个小时,忍受了太阳暴晒。这时,
一位官员碰巧看到他,命令几个苦力抬他去医院,官员本人也陪伴了两英里路程。
抬他的人显然是抬累了,等这位官员一走,就将这个可怜而又不幸的人扔进一条沟
里让他等死。虽因失血过多而极度虚弱,这个人还是设法爬出了沟,单脚蹦跳了五
百码,来到一家米店,找到了一大筐子吃的,便用一只尚听使唤的手臂侧身爬进了
这只筐子。为了把他弄走,米店店主就把他连同这只筐子送到了医院门口。这家医
院使他免于死亡。尽管由于大量失血,他身体状况几近崩溃,脉搏也十分微弱,但
并未神志不清,还能清楚地讲话。他曾经沉溺于鸦片,这不利于康复。不过,除了
第五天和第六天有点腹泻,还有点轻微疟疾,这个病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什么坏症
状,四个星期后,他带着他的假腿离开了这家医院……
    如果一个民族能有像中国人那样的身体素质,就可以从战争、饥荒、瘟疫和鸦
片的作用之中生存下来,如果他们再注意生理学和卫生学的规律,食物得当,营养
充足,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单是这样一个民族,就可以占领这个星球的主要地区,
乃至更多地区。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