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喜悦”,谁的尴尬?
2006-04-30

    为了讨回属于自己的土地,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北街村四组的村民历经了28年的奔波无果后,最终拿起宪法和县政府对簿公堂。近日,该村十几名村民代表手拿胜诉判决,敲锣打鼓满怀喜悦地来到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逢人便称俺老百姓能告赢政府,还是得相信宪法和法律

428日 人民网)

  值得欣喜的是,村民尽管付出了28年的奔波,但如今终于获得了这块土地的使用权,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政理念。在此也值得一问的是,一块使用权本属于村民的土地,缘何长期被县政府无理占用?难道政府就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来看看事情的真相:这块有争议的10.5亩土地位于县城西北,本是荒沟、荒坑及荒废的城墙、城河等不规则的荒废土地。解放初,县委依据当时的四固定政策,指令有关部门将这片荒废的土地固定给了北街村四组。经过几年艰苦劳动,村民把这块土地平整为一片平地,建有烟屋、打麦场、养鱼场等。1978年,县体委强行占用了这块土地,由此便产生了28年的土地争议。去年,县政府下发《临政土(2005)4号》处理决定,将这块地确权为国有土地。于是,一块农民认为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最终被县政府一纸公文改变了性质


  不难看出,临颍县政府在土地争议中,始终扮演着一个强权政府的角色,罔顾客观事实,违背民意诉求,甚至采用公共权力变更土地的使用性质,肆意践踏了民众的利益,其霸道行为让人深思。


  依法行政,着力打造责任、透明、有限、法治政府的口号喊了多年,可在具体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呈现出了趋利迹象,剑走偏锋,打法律的擦边球,明知不合法,反以一纸红头文件将不合法的行为合法化。如此,只能阻碍依法行政的有效实施,同时容易滋生政府的强权习气,滥用、乱用公权。


  当然,从此事中也折射出了让人欣慰的一面,那就是村民法制观念的增强,他们不再是一味地纠缠于政府,讫求于政府的恩赐,而是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与县政府对薄公堂,这是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


  百姓敲锣打鼓,政府尴尬无比。对此,临颍县政府应该有所反思

 

来源:红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