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PK洋老板:中西企业文化冲突?
2006-04-28

近来盛传女秘书PK洋老板的新闻:女秘书瑞贝卡因琐事不满老板(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的处理方式,而群发针锋相对的邮件,该邮件也在各大知名外企职员间广获转载。

这件事颇具回味之处并不在事件本身,而是它被定性为“中西文化的冲突”。

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为美国公司提供咨询,此后,在美国工作了6年,由于工作原因,我下到美国公司最基层的客户服务人员,上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CEO均都有面对面的接触。对于中美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差异,应该有一定的感知。

我觉得,陆纯初无论是个人文化背景,还是给瑞贝卡的那封具体的邮件,都难以代表美国文化,甚至很难说是西方文化。

首先,许多在美国的华人,无论来自东南亚,还是中国的台湾、香港、大陆,都具有鲜明的华人文化特征,没有什么美国人会觉得他们代表美国文化。事实上,绝大多数美国人根本无法区分在美国居住的华人、日本人和韩国人,更不用说认同来自新加坡的陆先生代表美国文化了。

其次,美国公司用海外华人管理中国公司,主要是觉得他们拥有中国文化背景,能够在中国有效实施管理,同时他们又了解美国文化(注意,是了解,而不是具有)和沟通方式,但是要以为他们就代表美国文化,就大错特错了。

诚然,在美国也有一句话———老板总是对的。但是这句话是相对美国当地社会的具体情形而言———你可以骂总统,但是不可骂老板。毕竟,人的弱点是相同的,中国老板、美国老板都喜欢被赞颂。但是在美国有两样不同:一个是法律的约束,二是文化的约束。

就法律方面而言。我可以肯定地讲,任何美国公司老板如果写了陆先生这样的信件,就可以被告上法庭,而且肯定败诉。最后的结果,陆先生一定会被公司开除,瑞贝卡不但可以保住工作,很可能还会得到赔偿,并且成为公众英雄。

文化方面,美国强调的是人之间的平等概念,你在一个美国公司看到的普遍的景象是,一个上司站在其下属的办公桌边同下属讨论问题,下属不但依然坐着,而且可能把腿放在桌子上。环境相当宽松。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文化的紧箍咒是念给上司的,职位越高,对于品德和举止的要求就越高。上司不但要加班加点,还要关心下属,节假日往往要买礼品对下属表示感谢。任何颐指气使的公司主管都会遭到普遍的蔑视,被认为品德的不良,提升的机会将大大受到影响。所以,我周围认识的好几位华人(搞技术工作的)都拒绝提升的机会,也就是不愿意承受因为提升带来压力,甘愿做普通工程师,不但落得个清静,加班还不白干。

其实,许多多年供职于美国在华分支机构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在海外华人管理之下的在华机构之文化与美国母公司文化之间的明显差异。相比之下,倒是中国传统的尊卑文化加上优厚的待遇,使来华工作的洋人、华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尊贵———数十倍于本土员工的工资、佣人的全天候服侍、本地员工的顺服及羡慕。尊贵产生优越感,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骄横。陆先生的这封信大概是最好的写照了。

我觉得瑞贝卡的行动恰恰是冲破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老板的唯唯诺诺,这也是为什么她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喝彩———他们感受到的,也许不是美国文化下的上司蛮横,倒是包括来自海外尊贵阶层的中国文化的老板凶猛。

总之,女秘书PK洋老板,不是中西企业文化的冲突,倒是反映了中国企业文化中人本主义的缺失。陆先生的邮件无论如何不能体现美国文化,如同当年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不代表美国饮食一样。

新京报 张洵(旅美华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