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眼中的胡锦涛(图)
2006-04-28

在白宫南草坪的欢迎仪式上,中美两国元首笑容满面


  “他更像一个强硬但开放的领导人”
  西方媒体眼中的胡锦涛
  
  □本报记者 由珊珊
  
  胡锦涛出访美国,既是推动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定位”,也是中国国家形象对美国公众乃至全世界的一次重要公关
  
  “胡锦涛穿着黑色西服,看上去比他2002年就任国家主席时放松许多。他神色愉快,从不失态。……在西雅图,他对比尔·盖茨说:‘我每天都在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在华盛顿,他更像一个强硬但开放的领导人。……在耶鲁,他用诗歌般的语言说中国的发展依赖人民,也服务于人民。”
  美联社的一篇文章用上述几句话概括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访问。他在美国的行程已于4月21日结束,但此行留下的话题和思考,才刚刚展开。
  
  “胡和商界交朋友”
  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在牛仔竞技场上出其不意地戴上女骑手送他的牛仔帽,沸腾欢呼声即刻响彻全场。
  27年后,中国新一届领导人胡锦涛也在美国戴了顶帽子,不过不是牛仔帽,而是棒球帽。帽子虽换了,但给公众和媒体的惊喜却是同样的。
  带有波音标志的棒球帽,是波音公司员工代表向胡锦涛赠送的礼物。当时,胡主席笑着接过帽子,接着就把帽子戴在头上,并拥抱这位员工代表。此时,位于西雅图的波音飞机总装厂里,约有5000名波音员工以及来宾,看到戴着波音帽子的中国国家主席,众人先有片刻的吃惊,随即都“哗哗”鼓起掌来。这一刻,与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戴上牛仔帽的情景,颇有几分类似。
  《纽约时报》评论说,胡锦涛对波音公司很熟悉,他能脱口而出波音飞机过去几年的销量以及目前的订单量,中国目前使用的波音飞机数量,还有1972年以来中国用以购买波音飞机的巨大金额。“波音在中国家喻户晓,”胡锦涛说,“中国人只要坐飞机,多半是波音飞机。我这次来美国,很高兴坐的就是波音飞机。”
  《纽约时报》的相关报道特别提到了胡锦涛主席对数字的精通。在波音公司的午宴上,胡锦涛几乎不看讲稿,张口就是一大串数据: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是7.4亿、中国核电厂发电量3万兆瓦、中国2005年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以及1979年以来在中国开设厂铺的外资企业总数为53万家,其中49万来自美国。数字的背后,是中国的现实国情。而国外媒体,也都曾对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等领导人熟知中国国情之详尽表示感叹。
  “胡主席和比尔·盖茨以及其他商界领袖晚饭的时间,超过了他和布什总统在白宫会谈时间。胡在白宫的大部分时间用以举行欢迎仪式,只有一小部分是通过翻译进行面对面会谈。”英国的《金融时报》这样评论,并以“胡和商界交朋友”为大标题,总结胡锦涛美国行的核心内容。胡锦涛访美首站放弃了传统访问必先光顾首都,而选择波音公司、微软公司和星巴克咖啡所在的西雅图,让观察家们察觉到其微妙含义。
  不少美国媒体认为,胡锦涛主席此行更关注中国和美国商界的联系,并通过访问西雅图给各国在中国的投资者更强烈的信心。
  
  “让人觉得非常亲切”
  胡锦涛此次出访,很重视向美国民众传达自己平民化的一面。除了戴上波音的棒球帽,在比尔·盖茨家做客时自称是“微软之友”,每晚都和微软的视窗软件打交道;他也会幽默地“推销”星巴克咖啡———“因为身不由己啊,否则的话,我也会到星巴克的咖啡店里坐一坐”。
  而胡锦涛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后,就有耶鲁的学生表示,以前以为中国国家主席很严肃,结果发现他也有风趣幽默的一面。
  除了和美国商界、学生亲近,胡锦涛的亲善形象也让西雅图华人感动不已。美中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方伟侠在两日内和胡锦涛见了三面,在机场迎接和送别,在酒店参加胡锦涛与当地华侨的会面。“每一次,他都坚持和在场的每个人握手,不停说‘谢谢,谢谢’,让人觉得非常亲切。”
  方伟侠还清楚地记得,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访美时,由于外界对中国不了解,抗议人群聚集,和如今庞大的欢迎胡锦涛的队伍形成鲜明对比。“我们这些华侨生活在美国,这里相当于我们的第二故乡。但同时,我们也忘不了自己就是中国人。所以对华侨来说,希望看到的最好结果,就是中国迅速发展,两个故乡的联系日渐亲近,往来越来越多。”方告诉记者,也许外人会认为他的想法有些老生常谈,“这种心情,只有身处海外的华侨才能明白。不是喊口号。”
  
  “适度的幽默与自信”
  4月21日,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几十年,我真希望能成为你们中的一员。”这是胡锦涛的开场白。
  耶鲁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的中国留学生许静倩清楚地记得,这句话在听众中掀起了演讲的第一个小高潮。
  演讲之后的提问由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前墨西哥总统塞迪略主持,早在1997年访问墨西哥时,胡锦涛就受到过塞氏的热情接待,此后他们在博鳌论坛等场合多次会面,胡锦涛称其为“老朋友”。塞迪略捧着纸条说:“我接到的问题有78个之多,我要是每个都问,你就走不了了。”胡锦涛立即接上话茬:“如果问题多的话,我就不走了。”笑声从观众席上传来,接着是掌声。
  塞迪略提出第二个问题之前,胡锦涛又说:“请塞迪略先生在提问时,不要对我手下留情。”全场掌声中,塞迪略不客气地提了更尖锐的问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改革获得了很大成就,但政治民主不够开放,会否在中国内部形成危机?
  塞迪略的问题,也是美国政治家和媒体一直和中国争论的重要问题,许静倩一度担心这个问题会让会场的气氛尴尬。
  “坦率地说,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胡锦涛直率地阐述他的观点,“我认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我也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但如果把中国28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仅归于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全面,也不符合实际的。中国的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改革。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也说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基本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胡锦涛也进一步承诺:“今后,中国将根据国情和人民意愿,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丰富民主的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同时,他强调:“中国愿意借鉴国外政治建设的有利经验,但决不会照搬其形式。”
  演讲后,耶鲁大学请几位学生代表到媒体中心向记者们发表听后感,这些学生觉得胡锦涛讲得好。聆听这场演说的耶鲁学生和听众,认为胡锦涛的民主论很有道理。“如果中国愿意参考其他国家的政治的话,我觉得蛮好的。”有耶鲁的学生这样评价胡锦涛主席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讲话。“我问了我的美国同学,他们非常欣赏胡锦涛的大国元首风范和温文尔雅的气度。”许静倩告诉记者。
  CNN认为,胡锦涛耶鲁演讲传递的信息已很明确:“他正试图平息因中国经济发展而引发的国际恐慌,寻求和美国持续的合作关系。”而《联合早报》观察家进一步指出:“北京还是有自己的价值选择。”
  演讲结束后,在场的美国媒体对演讲听众进行了采访,大部分听众在回答对胡锦涛的表现是否满意时,都给予了肯定答复。
  “胡锦涛在最后的问答过程中,表现出了适度的幽默与自信。”《联合早报》评论说。

(南方周末)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