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向丛飞学什么
2006-04-28

  丛飞走了,连最后一次“谢幕”都如此地动人: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尽最后之所能奉献爱心。他以乐观执著的奉献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让爱的接力棒在不断地传递。斯人已逝,令人痛惜,一个学习丛飞的热潮正在兴起。我们应该向丛飞学什么?

  学习丛飞对待人生的态度。深圳市义工联信箱组组长王伟曾问丛飞,“那么辛苦地挣钱捐助贫困的孩子,到底图啥”,丛飞回答很简单:我不能成就一个世界,但我要尽我所能成就这些孩子。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谁又能轻易地成就一个世界呢?但我们却可以尽可能地做好自己,做好每一件事。独善其身,继而推己及人,何尝又不是成就一个世界?在义工们的记忆里,丛飞是一个不会说“不”的人。深圳义工联环保组组长欧阳国亮说:“丛飞一到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他就忘了自己。”去世前10天,丛飞和父亲向医院提出,停止静脉补药治疗,“我不想再让国家和社会为我花费更多的钱,希望能把这些费用用到其他有治疗价值的人身上。”在丛飞心中,他人的、国家的利益永远高于自己的利益。他的这种人生态度,是其执著奉献爱心的不竭动力之一。欲向丛飞学习,或许我们该好好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加以转变。

  学习丛飞对待财富的态度。10年来,他捐款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他家里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连演出的服装都只好挂在墙上,惟一值钱的保险箱里面装的全是山区贫困孩子给他写的信。他还向团友借钱捐给山区贫困学生。他自掏腰包买机票参加义演之时,却有所谓明星因出场费而拒绝演出。同处演艺圈,丛飞的商业价值没有那些动辄上百万的出场费、代言费的明星大,但他对财富的态度却值得我们深思。丛飞是贫穷的,却又无比的富有。他对财富的态度,值得每个人深思,值得每个人学习。

  学习丛飞对待子女的态度。丛飞病重后专门制作了两本影集,留给他的女儿,并在遗书里写道:“今留下你爸爸我这些生前的照片,望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启发和对后代有一点教育意义,爸爸就满足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乐于把财富留给孩子,甚至颇为自得地想自己辛苦些,孩子就能少吃苦,多享福。事实上,没有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财富并不会很好地被珍惜。直接把财富给予子女,很可能只会让其懂得享受而不思进取。乐善好施的丛飞没多少财富给自己的子女,但谁又能说他给予子女的不是人世间最大的一笔财富?我们这个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社会,尤其需要这样不断传承的精神财富。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丛飞的助人为乐是一种榜样、一种境界、一种高度,却也是可学的。他的事迹很感人,却也平常,只要我们努力,同样可以做到;他的精神如此可贵,却也纯朴,只要我们坚持,同样可以发扬。我们相信,丛飞的事迹必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爱心接力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