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跨国公司公益捐赠排行榜中,除一部分国际知名企业外,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公益捐赠比较冷漠,捐赠非常少。
当然,对一个企业是否有社会责任的评判,不光靠慈善捐赠来衡量,但是,谁赚的钱多,谁就应该尽更大的社会责任,这已成为现代社会一条公认的准则。跨国企业在华慈善捐赠的冷漠,也许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抛开跨国企业自身的原因不说,要想增加慈善捐赠的数额,相关部门应为跨国企业在华捐赠创造一个规范、公平、透明的平台,为企业的公益捐赠提供机会。
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够大方地为慈善事业捐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从避税考虑。而在中国,则主要是获取社会资源。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捐赠,增加媒体曝光率,获得社会认可,甚至获得特许等,这些都增加了跨国公司获经济经济资源的途径。
就企业而言,一个企业如何履行对社会的责任,我们首先要看它的经济责任,看它是否能有效率地提供合格产品;其次是法律责任,看它是否合法经营,遵纪守法;再次是道德责任,企业是否在尊重人权、保护环境等方面有优秀的表现;最后是慈善责任,企业是否能通过社会公益成为良好的企业公民,是否能很好地回馈社会。
此外,营造一个良好的捐赠环境非常重要,目前,我们的法规还不尽完善,从一个侧面制约了这些企业投资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我们缺乏系统的、可靠的组织机构,没有完善的慈善事业方面的信息共享平台,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也缺乏有关鼓励引导机制,在税收等方面都缺乏强有力的吸引,这些问题是目前慈善捐赠需要迈的几道坎。所以,改善慈善事业投资环境,是吸引跨国公司在华捐赠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来源: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