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在“色情”与“情色”之间摇摆
2006-04-26

我一直认为《红牡丹》是林语堂最好的小说,但二十多年以前我却只能偷偷摸摸的读它,因为大人说它里面有不健康的东西。二十多年后的现在,《花花公子》早就有了大陆中文版,而以前我们对它的称呼是:“色情杂志”。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文化这种东西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年以前让人感到“汗颜”的文字画面甚至故意留下的方框给现代人的感受则是“坦然”,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新的概念:“情色”。

“色情”与“情色”虽然只是颠倒了一下顺序,但意义却有了天壤之别,感情色彩由贬义变成了“中性”。在国外,“情色”电影甚至成了爱情影片的替代名词,很多的奥斯卡爱情影片都被称为“情色”经典。实际上,同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色情”文化相比,“情色”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并且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但在我们中国,我们引进了“情色”文化,却又不能真正的接受它,甚至把它与“色情”相混淆,使它变了味道。很多人将色情的东西改改包装冒充“情色”,更多的人则把“情色”误解成为色情。

想想那位被小辈骂的狗血喷头的白老先生,曾几何时也是“新潮”的代表,几十年前因为“黄色”文化被批判过,所以我们无须在字面上费太多的工夫。《花花公子》的女总裁在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时曾毫不隐讳的指出,《花花公子》的文化理念就是让劳累之余的男人们享受一下轻松(至少我的理解是这样),而离我们不远的印尼则正进行着一场对以禁止《花花公子》出版为主要内容的《反色情法》的举国辩论,这就是认识的不同。

虽然我们还远未“落后”到反对刊物出版的地步,但我们认识的迷离,却不亚于此。试想,如果《花花公子》在农村进行销售的话,那它的热销程度足以压倒一切,还有可能被以违禁读物的身份被派出所没收,甚至成为导致当地社会风气变坏的导火索。究其原因,文化土壤的贫瘠,不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们对新鲜事物无所适从。

当然,上面只是一种假设,现在对社会影响最大,离我们最近,文化理念最模糊的还应该是网络。随意打开一个网站的所谓文化频道或者社区,映入你眼帘的首先应该是“养眼”的美女,充满挑逗意味的广告,即使是被人称为中国第一社区的天涯,被称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文学网站的榕树下,还是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都毫不例外。如果这算是一种必然的修饰的话,那么里面的内容是一种什么呢?“谁动了我的内裤”是某文学网站点击率颇高的“杂文”的题目,“我和某某的一夜情”是某社区情感专栏的所谓“顶”的文章的标题,看里面的内容,却和标题完全不沾边儿,活脱脱挂着羊头卖狗肉。而这样的现象在网络中间比比皆是。

可以这样讲,如果现在发一个题为“我是一个同性恋”的帖子到天涯社区上,那这个帖子肯定会是精华帖子,并且将被长期置于“顶上”。这个例子虽然与“情色”无关,但实质却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本可以光明正大的“情色”非得被伪装成勾引人的“色情”的时候,它的副作用,它给人们的误导,都是不言而喻的。

情色本无罪过,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它,就如同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精辟论述一样。希望我们能有一种纯正的“情色”文化,而不是在“色情”与“情色”之间摇摆。

来源:光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