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女秘书”后面的劳资博弈
2006-04-26


 
  最近,从北京、上海到广州……全国所有知名外企都在疯狂转发一封来自EMC(全球最大网络信息存储商,总部在美国)北京总部的电邮:EMC大中华区总裁和女秘书瑞贝卡(秘书的英文名)因工作琐事发生激烈争吵,后者被迫离职。这起一事件因牵起“老外和中国员工的文化障碍”敏感话题,迅速成为各大外企员工议论的热点。(4月25日《北京青年报》)

  读完报道,我觉得,这个被称为“史上最牛女秘书”与老板之间的PK,并非一些舆论所说的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这一事件并不复杂——下班后,外企老板回办公室取东西,发现自己没带钥匙,于是迁怒于女秘书,谴责她失职;女秘书针锋相对,回了一封同样咄咄逼人的邮件,认为错在老板。

  如果外企老板措辞温和些,如果女秘书承认错误,一切都将烟消云散。问题在于,这名老板怒不可遏——或许在他看来,对员工说话无需和风细雨,而女秘书也毫不示弱——或许在她看来,老板的颐指气使受够了,不想再忍了。

  所以说,这场钥匙风波和文化的冲突没多大关系,有的只是情绪宣泄,而导致这种情绪的积累与爆发的,应该是目前外企中的明规则——“老板永远是对的,员工只有服从的份”。

  外人很难判断老板和女秘书谁对谁错,因为不同的立场决定了不同的说辞,但耐人寻味的是,女秘书的邮件被众多外企员工疯狂转发——细节暴露人的内心,“转发”与其说在道义支持女秘书,不如说外企员工借机发泄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在这个意义上,钥匙风波如把锋利的解剖刀,让我们看到外企员工风光背后的无奈生存状况:为了保住饭碗,唯老板马首是瞻,不论对错,永远按老板意愿行事。

  曾有调查报告指出,外企员工身心疲惫,正常的休息权屡被侵占,加班成便饭,却少有加班费;重压之下,不少人患上手机恐惧症,害怕没有及时接听到老板的电话。“在外企工作就像在一台庞大机器里,员工就是机器上的轮子,在高速旋转中,随时都会被甩掉。”

  这段对外企生存的形象叙说,让我想起马克思对资本时代下劳动者命运的沉痛阐述——资本压榨人。在职场金字塔,外企白领无疑属令人羡慕的“塔尖阶层”,可他们和底层的农民工并没有实质差别,在高高在上的资本以及资本代言人面前,他们同样是弱势群体。

  从这个角度看,我佩服女秘书瑞贝卡的反驳,她捍卫自己辩解的权利和八小时之外的休息权,尽管她付出了丢掉饭碗的代价,尽管她本意可能并不想和老板闹僵,但她毕竟对盛气凌人的资本代言人大声说出了“不”。

  当然,这种个人的、零散的反驳,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外企员工的处境;要彻底改变外企员工失衡的命运,只有重走“全世界员工联合起来”这条路,以集体力量的形式出现,加强与资方博弈的能力,要回与巩固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