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和平门外琉璃厂素以“文化街”著称,这条老街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改造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建成了59幢红梁青砖、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构成现在东、西琉璃厂商业街600余米的主体街道。随着市场的发展,琉璃厂“文化街”美誉受到威胁。
■初步改建方案
★把中国书店前改造为休闲区,设立一块记录琉璃厂历史的碑,借鉴王府井步行街风格,整修街道,增设公共休息设施、规范指示牌匾。
★为解决停车问题,为旅游大巴设立临时停靠站,在周边集中规划停车带,疏导解决停车困难。
★在东、西琉璃厂之间建立一个长40米的过街天桥,使东西琉璃厂重新连成一体,复古的“廊桥”样式也将成为琉璃厂的新景观。
★请广告公司为老街进行形象设计,将各门店的牌匾和户外广告统一风格,引进民俗手工业,形成观赏、游览、休闲、购物一体的民俗商业观光旅游景点。
■新闻背景
目前琉璃厂商业街共有188户商户和两处市场,由于大部分商铺都以经营文房四宝、古玩字画为主,缺乏特色,造成目前7成的中小门店只能维持经营。一些有专营项目的老字号也渐渐变成“杂家”。此外,缺少车位、交通不便、游商泛滥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