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NGO生存现状堪忧:交涉多依靠政府
2006-04-25

 

2006年04月25日 公益时报
 
  这份报告将环保NGO的困境赤裸裸地展示在公众面前:逾7成环保NGO无固定经费来源,6成无专用办公室,4成多的全职人员不领薪酬,超过一半的全职人员没有任何福利保障……

  本报讯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中,有近一半为政府部门发起,76.1%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固定经费来源。第37个世界地球日之际,国家环保总局下属的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了《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蓝皮书。
 
  国际通称民间组织为NGO,环保民间组织是以环境保护为主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具有行政权力并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民间组织。为了解我国环保NGO发展状况,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去年7月至12月进行了全国性调查。

  环保NGO共2768家

  调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共有各类环保民间组织2768家,其中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有1382家,占49.9%;民间自发组成的有202家,占7.3%;学生环保社团及其联合体共1116家,占40.3%;国际环保民间组织驻内地机构68家,占2.5%.环保NGO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及东部沿海地区。

  据统计,我国环保NGO现有从业人员总数为22.4万人,其中全职人员6.9万,兼职人员15.5万。组织规模普遍较小,而且工作条件较差,6成环保NGO没有专用办公室。

  交涉多依靠政府

  在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我国95%以上的环保民间组织遵循“帮忙不添乱、参与不干预、监督不替代、办事不违法”的原则,寻求与政府合作,认为存在一些矛盾的只占3.3%.

  而在与企业的关系方面,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活动和污染企业的利益会发生冲突,在和污染企业进行交涉时,环保民间组织最常用的方式是向政府部门反映,其次是与企业协商、谈判,占4成;采取诉讼等法律途径或集会、抗议等方式的很少。

  过半全职人员无福利

  调查显示,中国环保NGO资金最普遍的来源是会费。但76.1%的环保NGO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其中民间自发组织和学生环保社团中拥有固定经费来源仅为2成左右。去年,81.5%的环保NGO筹集的经费在5万元以下。

  由于经费不足,96%的全职人员薪酬在当地属中等收入以下水平,4成多的全职人员不领薪酬,超过一半的全职人员没有任何福利保障。

  建议政府移交部分职能

  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曾晓东说,近年来,环保民间组织在我国环境保护历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倡导环境保护,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开展社会监督,为国家环境事业建言献策;扶贫解困,推动发展绿色经济;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环保民间组织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和世界环境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环保民间组织在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一些政府部门和公众对民间组织不够了解,对民间组织的发展缺乏热情和支持;环保民间组织一直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压力和挑战,76.1%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固定经费来源;由于专业性人才匮乏、基础薄弱,环保民间组织参与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的能力不足、成效不高。”曾晓东说。

  针对这次调查中环保民间组织面临的问题,专家建议: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环保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优化配置环境公共资源,为环保民间组织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明确宗旨,提高能力,维护和保持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良好社会形象。监督管理与引导服务并举,促进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全面健康发展。

  ----------------

  “地球奖”揭晓

  半数以上获奖者来自民间

  - 本报记者 程 芬 摄影报道

  4月21日,2006年度地球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发。在10名个人奖、3名团体奖和10名提名奖中,除了5个个人奖和一个团体奖来自环保部门和政府之外,其余获奖者均为工程师、教师、农民、NGO负责人等民间人物。我国环境最高奖青睐民间公众的这一现象,印证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的讲话:“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春天即将到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大环保领域公众参与的力度。”

  每一个获奖者都有一个动人的环保故事,民间人士的环保故事更为感人。像河南省长垣县绿色未来环保协会会长宋克明,他自费召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万人大会,在黄河滩区湿地建立了三个鸟类保护站,并筹建全国第一家民间组织实施的“黄河民间检测站”,被誉为“环境卫士”。十年环保艰辛历程,他花费十万余元,自己却一贫如洗,但他无怨无悔,决心将“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到底。

  本报报道过的河南省新乡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田桂荣、湖北襄樊市环保协会会长运建立和中国自费环保公益广告第一人、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的农民陈法庆均获提名奖。

  对有些获奖者来说,颁奖大会也成了宣传环保的大好时机。为了提倡使用菜篮子、杜绝白色污染,浙江省永嘉县渠口乡珠岸村村民陈飞提着菜篮子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这次来京领奖,他把菜篮子提到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接过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授予的奖杯后,他“回赠”给潘岳一个盛放着西红柿、青菜、菠菜的竹篮。颁奖典礼结束后,他和女儿堵在门口,向每一位参会者发放宣传单。

  潘岳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说,陈飞的菜篮子“也算是给我颁的一个奖”。他还说,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仅凭环保局是完不成的,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更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2月22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今后,国家环保总局将以此为突破口,建立一套覆盖各领域、各层次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用更加具体的制度和更加可行的程序来保证公众对环境事务的有效参与。

  2006年度“地球奖”获奖名单

  个人贡献奖

  刘宝敬:山东省苍山县交通局工程处高级技师

  安世远:青海省环保宣教中心主任

  王国平:河南省环保局局长

  赵鸿:河北省衡水市地球女儿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

  何平均:四川省富顺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陈飞:浙江省永嘉县渠口乡珠岸村村民

  张亚平:新疆若羌县党委书记

  于新兰:江苏省徐州市环保局干部

  宋克明:河南省长垣县绿色未来环保协会会长

  周兆木:浙江省富阳市环保局助理调研员

  团体贡献奖

  手拉手护卫队(浙江省余姚市东风小学)

  沈阳市环保局宣教中心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