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拿农民开涮
因为有了网络,并不是经常看报。周六逛街为了换取坐车的散钱,顺手买了一张报纸,谁看过后却有一种心灵被蹂躏的感觉,几天来一直如梗在喉,实在是不吐不快。
有消息称沙特豪门伊蒂哈德足球俱乐部近日作出惊人决定,为了实现亚冠联赛三连冠美梦,他们以租借的方式签下了巴塞罗那射手埃托奥,三个月的租金据称有200万欧元。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则消息,广州的一家报纸在2006年4月15日体育板块中,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或许是引用了其他媒体、也可能还是该报自己的创意,文章的标题是“‘石油农民’的壮举”。“石油农民”这四个字是加了引号的,笔者上过几天学,也大体能够明白其中调侃的意味。但是面对这种调侃,我却无论如何找不到会心一笑的感觉,恰恰相反,心里堵的难受并些许的隐隐作痛。
按照这位“贵族编辑”的理解(为了效仿该报的风格,我也加上引号),无外乎可以推出这样几个结论:农民是有钱的;农民是一掷千金的;沙特的俱乐部有钱又见识少,典型的暴发户。可能我的学识悟性都有所欠缺,从这个文章标题中,我所能读到的就是这种对于农民的蔑视。
如果我再谈那些“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谁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也不会居住在高楼大厦里”等古老的话题,显得有些大煞风景有点偏执小气的味道。还是就事论事,假如尊重那位“贵族编辑”推论结果,凡是农民尤其是中国的农民,哪怕是大部分也好,真的能够握着大把钞票,随时可以彰显一下挥金如土的豪气,什么暴发户,什么见识短,这些不屑一顾的蔑视,我倒是完全可以欣然接受的。
然而,亲眼目睹也好,感同身受也罢,生活的常识告诉我:社会还不是这个样子,中国如此,国外亦然。作为一个媒体人,即便谈不上见多识广也应该比别人掌握更多的信息,“三农问题”像一个沉重的阴影始终萦绕在大江南北,这个道理、这种现状我想那位编辑肯定清楚。因此,我在想,其实那位编辑的本意并不是拿农民开涮,之不过是一时灵感突发,来了一个很独特的创意,却在无意识中暴露出了骨子里或者说潜意识里对农民的不屑。
但仔细一想,这似乎不是哪一个人的行为,一张报纸从组稿到印刷会经过好多环节,一个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报纸的媒体,必定更有其严格的流程和纪律。除了个别的访谈和论坛之外,除非特别注明是引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张报纸上的大部分文章的主张,就是这张报纸的主张或者说价值取向。于是我们不禁有理由质疑:一家骨子里对农民不屑的媒体,在关注农民、打工者等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时,所表现出来的慷慨陈辞,是出于良知,还是做秀?
其实,也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瑕疵,被我上纲上线无限放大了,但现实中太多的对于弱势群体的蔑视行为让我无法不时刻保持着一种敏感,忽然间,想到今年春节晚会上一个小品里的台词:“城里有乡下人的梦想,乡下有城里人的爹娘。”也是调侃,但有一种让人眼睛湿润的东西。
做人要厚道,做媒体更要厚道,因为白纸黑字承担着一种道义责任。无论报纸的风格如何活泼,文章如何厚重,但请以一颗赤子之心,善待弱势群体,尊重我们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