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发展”只会造就“一次性文明”
2006-04-20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一千多年以前,黄巢曾经以菊花为诗,直抒胸中无限抱负。而今天,当我们看到北京的天空“下土”,看到“夜降浮尘30万吨,人均20公斤”时,才体味出这句话另有一层现实含义,造成“我花开后百花杀”的竟然是温逊的沙土。

近日,当北京部分媒体巧合地用“满城尽带黄金甲”来形容这场沙尘天气时,我们仿佛被置换到历史的场景之中。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威胁或者扰乱我们平静生活的,竟然是曾经生养我们却又被我们抛弃的尘土。这是需要面对的当务之急。这个世界是否会好,在一定程度上更取决于我们对于自然的态度。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事实上,我们现在遇到的诸多环境灾难,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过度关注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保欠账过多,环境治理明显滞后造成的。

毫无疑问,经济发展是转型期中国的主要动力与目标,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把经济发展当成惟一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适得其反、自食苦果。所以,当漫漫黄沙卷过,我们更应该加紧反思我们的“一次性开发”与“一次性发展”,反思我们的“发展崇拜”。如巴黎学者阿兰·格拉斯教授指出,“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进步”,我们同样的忧惧是,自古以来,“一次性发展”只会造就无法传承的、不可持续的“一次性文明”。

在此意义上,那些试图以GDP指标排拒一切,那些不切实际地以为只要经济发展便可以“顺手牵羊”地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不过是一种剜肉补疮式的乌托邦。如卡尔·波普尔指出,我们的社会真正需要的是零星地、一点一滴地改造。世界上错综复杂的问题,显然不是靠单纯地粗放发展经济所能一揽子解决的。

众所周知,数字是我们用来衡量世界的工具,我们的幸福与自由源于我们的感知,而不是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如美国影片《死亡诗社》里的基丁老师所主张,美好的诗歌并不是通过横竖两个坐标所能计算出来的。如果我们追求的发展只是为了GDP等数字工具奔波,而忽略了人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最持久而珍贵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便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或发展被数字所奴役。我们追求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以失去原本朴素纯净的生活为代价。如果我们醉心于数字上的节节高升,而任凭人们生活在漫漫黄沙黑水之中,实则为虚荣所害。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环境保护对于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意义。如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去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1万起。自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来,全国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就有76起,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

从这方面说,加强我们目前的环境保护,除了建立必要的问责制与监督体系外,首先要上上下下转变思想,从“发展崇拜”中走出来,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确立“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的理念,共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人际友好型社会”。

以满天黄沙迎接全国环保会议的召开,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大自然似乎在以特有的方式告诫人们环保的迫切,没有人可以置身度外。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的开场白中所指出的:“我们不能闭门开会。会场外,北京正出现严重的降尘天气。”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