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起薪低是因文凭贬值而非读书无用
2006-04-19

 

  议题:再过两个月时间,就是2006年应届大学生毕业日,而一项针对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的调查显示,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47.1%的人签约月薪在1500元以下。更有27.2%的受访者认为,起薪太低,会降低民众教育投入热情,导致新“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读书无用论”是个伪命题

  在我看来,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读书的意义和地位,从来就没有降低丝毫。传统惯性也罢,现实考虑也罢,至今人们仍然把读书当作是一条实现身份转换和谋取物质利益的重要而神圣的渠道。基于这种理性,人们宁愿把高昂学费和负债累累,当作是在进身之路上所必然付出的代价。而他们之所以一次次地高喊“读书无用论”,我想,这仅仅是人们在不堪重负的教育成本面前,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公开的抵制读书,不管是对一个时代,还是对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引为痛心的事情。或许我们可以说,“读书无用论”的大行其道,是弱势的人们对高昂的教育成本的一种无奈的反抗———如果教育成本再不降低,那人们只好以“拒绝”的方式来架空教育。如果坐视教育成本撕裂民生的现实这样继续下去,我想,谁也不能保证,今天作为伪命题的“读书无用论”,有朝一日不会变成一个鱼死网破的“真命题”。

  读书无用论”是对农民工的羞辱

  由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多,用人单位越来越理性,以及专业对口等原因,真正贬值的是“文凭”,而不是能力。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出现实的价值,大学生才会真正为人所重视,知识的力量才能得到最有力的体现。这,当然需要一个过程。显然,一些人之所以还要嚷出所谓“读书无用论”,真意并非想否定“读书”,还在于自身奋斗感的消退和身份上的一种无理傲慢:就凭我这张大学文凭,啥也不干,也不能给我这么点钱吧?

  在我看来,“读书无用论”更像是对农民工的一种羞辱: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农民工正是由于在年少时没有条件读书,才导致成年后到城里只能找到最简单最没有人干的力气活,所得到的只是最微薄的薪水和城里人冷漠的眼光,他们最大的渴望恐怕就是让自己的下一代做个有知识的人体面地生活,现在,那些有知识的人却公然宣称“读书无用”,这难道不够荒唐?———这似乎比“读书无用论”更让人无奈和失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