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源教授谈文人自重与理解宽容
2006-04-17

  
 
文人这个名称很好听,但却很难做。一生在默默无闻中做别人安排的事,终生热衷于创作,苦苦耕耘,从大到天地万物,小到微言眼神,经过其生花妙笔渲染之后,便将会把人撩拨得如痴如醉。真乃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人类文明里创造了文学艺术的奇迹,在历史的册页中留下了他们光辉的篇章,文人的这个称谓随着社会发展也将让它占有了一定的地位,也受到了人们的尊重与美化。

然而,有些文人的“文品”却令人费解。我们知道,文人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其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完美统一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一经发表,作为特殊商品,市场在发展规律中给予的应有的价值回报。在对文人量化的论点中,有部分文人还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新华书店所编各类书籍中在征订错处颇多,这可能与对照版本有关。也有很多学友为被名利所捕,粗枝大叶的先稿以浅见,出书著籍。但总有一天,他们还会后悔自己的所为而醒悟,痛恨自己过早著书有误人子弟之大错,这种人在人品上还有不失文德之感慨。

但作为另一种文人,只为满足个人的某种私欲,或为了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竭尽全力地杜撰一些黄色淫秽、恶俗下流、凶杀暴力等“精神垃圾”,那么,他们非但不高尚,还有失于尊严和人格,令人感到可怜可憎。我们不难发现,迎合某个领导,得到什么好处,昧着仁德出卖文学,为人作嫁衣,在当今社会不属鲜见。这就是那些失去尊严、不顾人格、出卖良心的所谓文人所为。

对此会有人辩曰,文人卷入浊流之中,并非出于本意,实是“孔方兄”的盛情难却。诚然,文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不需要物质利益的出世脱俗的超人,他同样也有“人所具有我亦具有”的各种需求,但是,文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注重经济利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切不可一味地去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庸俗恶劣的“海洛因”。文人不负责任地如此“写作”,可能会得到“孔方兄”的惠顾,但却败坏了社会风气,毒害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太不自重了!还有个别文人不顾人们的强烈反对,不顾社会各界的穷追猛打,肆无忌惮地炮制“性文艺”,绞尽脑汁地兜售“毒品”,这样的文人更为人所不齿。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自古就有“文如其人”、“文以载道”之说。真正的文人,何为“五斗米”折腰?应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当年,鲁讯先生在群魔乱舞、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却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辛辣地讽刺了某些文人对金钱、权势的奴颜和媚骨,甚是令人起敬和赞叹!   

作为文人,决不能丢弃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胸怀大志,注重人格,讲究文品,切莫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堕入浊流,丧失自己的人格和骨气。   

曾有人言,理解和宽容是中华文化的美德,现代社会大家都喜欢说“理解万岁”,把理解上升到万岁的高度充分说明了真正理解的困难。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无论如何,刘姥姥也不能理解大观园里的生活为什么极尽讲究和奢华。又比如有一个皇帝会说“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有人认为这个皇帝说出这样的话很可笑,其实一点都不可笑,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一个穷人是怎么样生活的。所以这就是让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去互相理解很难。因为他们不同的生活,他们就不具备互相理解的可能。

还有很多人去读佛经和参禅,但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参禅到底是怎么回事?看起来里面的故事都是很不可思议的,到底有没有人真正的懂得禅,还是所有的人都在编故事来骗人呢?又比如中医,到底是科学的还是骗人的呢?所以要真正的理解这些都很难很难。

推而广之,穷人不理解富人为什么浪费,富人不理解穷人为什么吝啬;城里的人不理解农村的人为什么那么脏,农村的人不理解城里的人为什么那么事多;大人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淘气,孩子不理解大人为什么这么凶;学生不理解工作有多难,工作了又不理解学生也不容易;穿鞋的理解不了光脚的,光脚的也不理解穿鞋的。总之,要想理解有千难万难,不理解才是正常的。

可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又需要互相理解,不理解就会产生误解,产生误解就会制造很多麻烦,那我们到底要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我认为只有宽容,宽容是对理解的补充。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善意的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要让自己首先是善意的,也认为对方是善意,那么生活中就会减少很多争吵,生活就会变得快乐。当然摆正了自己心态,而别人的心态没有摆正的时候,自己就容易受到伤害,这时候就需要大度,接受这个伤害,正视这个伤害。其实大多数的伤害不过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很快就会过去,小部分伤害需要我们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为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自己去睚眦必报。相信社会,相信大家,只有人人都作到了这点,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

奉上此篇文章,本来矛盾的我也突然感到轻松多了,因为,这里的两个论题都很明确,也很尖锐,也没有相对的,更没有理论的,只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从中认识到什么?从理解和宽容中悟出点什么?人类的她也就在困惑里长途跋涉,孜孜追求着,延缓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