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胡润又根据出资数额多少,给中国大陆的慈善家们排了一榜。张扬爱心,是好事,这个榜值得一排。我要说的是,纯粹按出资多少排榜,只怕也会给人另一个富豪榜版本的错觉。也让这些慈善家成为孤家,而面临曲高和寡之境。
小时侯,祖父给我讲故事,要我从中分清谁最善。一穷一富两个人,都比较有善心,富人对一个前来乞讨的人给了一个银圆;而那个穷人,面对乞讨上门的人,则把自己最后一斗米都给了。祖父的问题,看来并不简单。谁最有善心?假如是我们遇到困难,愿意遇到谁?这样的问题,胡润先生也做了答案:按出钱的多少决定谁有善心。
不可否认,慈善排行榜上的人都极具善心。问题在这样的排法,未免也太简短了些。想起前些天媒体关于李瑞环潜心公益的报道,他能悄悄地在10年间拿出个人资产53.3万元,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资助了148名贫困大学生。今年,李瑞环又捐出一笔稿费,委托天津市教委今后3年内每年再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报道还称李瑞环已立下遗嘱,逝世后将遗产统统变现资助天津贫困学生。这样的好党员好公仆,能进入慈善排行榜吗?位置排在哪里?这个问题,胡润当然没有办法也没有义务解决。但,一些准备复制该慈善排行榜的部门,是不是该引起注意和思考呢?
慈善是一种崇高人生境界,不是富人和实力的企业的专利。如果这样以钱多钱少排名的话,势必给部分人以莫名压力,为拿不出象样数目的钱而汗颜。慈善,是一颗爱心,不能简单排名攀比,兴许,仅有富人示范带动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巨富巨善榜样,普通民众惟有高山仰止而已。
慈善的巨富效应,使社会对慈善的忠诚度和认同感弱化,与普通民众相去甚远。事实证明,正是一些有着民众广泛参与的公益救助,才有着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作为主流纸媒,《长沙晚报》当然也经常发起这样的慈善救助活动。记得2004年我们还帮助了一个在美国的盲人博士,他叫李雁雁,亚洲首个盲人博士,在美国读博士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急需救助,晚报一报道,从市委书记到普通市民纷纷捐款。这事,有兴趣的可以在网上“百度”一下,影响不小。
慈善是个永久的课题,不能指望富人做做就行了。古人都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没有说,非得千儿八百的才拿得出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才能变成温情的海洋,世界才变成美好的人间。仅仅依靠慈善排行榜上的少数富人,力量还远远不够。
(网易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