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拇指教育”伸出大拇指
2006-04-13

北京光明小学学生学科评价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可以再努力”4个等级,再努力取代了不及格。崇文小学等多所学校也分别用待达标期盼成功替换了不及格。至此,沿袭几十年的不及格等带有否定性的评价从这些学校悄然隐退了。
   

对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又充满人性化气息的拇指教育,促使教师丢掉了他们惯用的无形戒尺,不仅着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使教育闪现出人性化的光芒。也许,用再努力取代不及格只是一些细枝末节上的小改革,但正是这些细节的改变,才能促使我们的传统教育不断向现代教育的跨越。
   

传统教育所秉承的理念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师尊生卑的不平等关系,更是一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错位关系,故而师生之间是根本不存在平等可言的。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的尊严被无限放大,而学生的尊严则被忽略甚至被阉杀了,老师始终在居高临下地向学生发号施令,颐指气使。而北京这些小学推行的颇具人性化的拇指教育,正是对这种畸形的传统教育的否定和修正,它能令每一位学生以一个完整人格的人出现在老师面前,学生们做人的尊严受到前所未有的呵护和重视。如此充满人性元素和温馨气息的拇指教育,更是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完美体现和有力渗透。
   

平等和尊严是一切人性化体系的核心部件。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校方和老师首推填鸭式教学,于是师生之间原本拥有的平等地位便难以树立,同时也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缺乏互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即在长期封闭而压抑的氛围中,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褒奖,几乎成为多数学生的奢望,学生身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都会在此种压抑的氛围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遏制和抹杀,而无尊严可言的畸形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形成了潜在威胁,更扼杀了潜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活力和生机。
   

故而拇指教育不仅是孕育健康的师生关系的最好营养元素和良好载体,而且是促使以人为本现代理念在教育领域落脚的最佳着力点。要知道,孩子不仅需要智慧的大脑,更需要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而拇指教育恰恰是培养和呵护孩子健全人格的有效载体。我们有理由向关注孩子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拇指教育伸出大拇指

 

                                                                                            【来源: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