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的胡帆、王毅、谢静等15名学生组成调查组,着手调查学校食堂的浪费情况。其结果让他们吓了一大跳,该校仅南园餐厅一座食堂一年倒掉的饭菜价值上百万元。
不少网友对这些理由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大学生为节约意识薄弱找的借口。
固然,节约意识薄弱是大学生浪费饭菜的原因,但绝对不是惟一的原因。一个很简单的例证是,很多大学生在家吃饭并不浪费,在校就餐却很浪费。这里存在一个“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异化现象,一定程度上,是学校食堂的服务方式压迫大学生浪费饭菜。
在家吃饭,大学生可以“按需分配”,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吃不完留到下一顿,浪费自然就少。而在校就餐就不一样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食量与口味,同一个学生每顿的食量与口味也会因心情,时间等因素各不相同,可食堂有限的供给方式并不能满足学生多样的摄食需求,饭菜吃剩也就在所难免。前述大学生饭菜吃饭的理由其实并不荒谬。
一个人浪费,原因可能是浪费者节约观念薄弱;一群人浪费,恐怕就不只是个体节约观念薄弱的缘故,而是有制度缺陷在捣鬼。其实,节约不仅要求个体拥有节约观念,更要求社会为实施节约行为创造便利的环境。鉴如此,不难发现,高校在努力强化大学生节约观念的同时,还应努力改善食堂的服务方式与质量。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