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点的人,因此走路的时候并不多,而我又是一个眼睛老要带着情绪转的人,所以经常会沉浸到眼睛所见的事情里。一个人能够走的路有限,如果我不能走遍所有需要到达的土地,那么,我至少要对见过的事情多保持一些印象,当然,能够做点什么,就更好了。
在外面走,多半是在公共汽车上呆着的。人们为什么会将“坐”公共汽车,经常说成“挤”公共汽车,相信同在一个城市的人,没有一个会因为这个问题瞠目结舌的。事实大约也如此,那是一个“乾坤大挪移”般的体力活,并且不太适合功力不够的小孩老太太们。每天,特别是早晚,城市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就主动地被装进一个个这样的铁皮箱子里,在城市的各条道路上游来游去。
我曾经无数次想要将镜头对准这一个事情——一群往某部车上涌去的人流;一个半卡在车门里,进不去,却拼命想要挤进去的人;一个在车上艰难转身的瞬间;穿红色、兰色外套的售票员正宗的北京吆喝,有礼貌,有意思——而我并没有对准他们,有时候是那一瞬间太短,更多的时候,是我似乎不忍心触动了那一瞬间。为什么?
让我感到不安的,是一种提防的心理和行为。当我想到这些,必然自己也是错的。“念由心生”,存在的东西还要你能够感知到,而你感知了,大约也就具备了存在的条件,或者,至少是有那样的心理的。
我似乎可以很平常地遇到这样的事情,或者产生这样的心态:车很挤,你的四周都是人,于是,你开始攥紧了自己的包自己的口袋,你开始有些紧张,你开始用眼神注意周围的人;特别地,当你周围站着一个或几个衣着不太干净的农民或者民工模样的人,你将会更加紧张起来——我之所以用“你”,大约也是想要逃避自己的这种心境,而实际上,自己何尝不是其中之一。
你紧张,你担忧,事实上,这样的担忧也并非无中生有。不说别人,单说自己,我便有不止一次的在人堆里被挤掉某些东西的经历。然而,人为什么要产生这种担忧,小心提防着身边的人,看看谁是面善的,谁有些凶险;学生模样的人要让人放松点,戴帽子的肮脏的人要紧张点……
人变得失去了许多信任,周围的事情似乎变得很阴险。“他者即地狱”?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
比如有一回,我就见到一人,我们互相很拥挤这是必然的,她显得有些富态(然而也挤公交以备万一?),看了我一眼,原本平坦的脸上似乎在眼神的扫视下变得绷紧起来。我看着她收紧了身体,将斜挎的包往胸前越发地裹紧了——我不安了起来——哎,我成了让人紧张的对象?人如果都这样被猜测,那么该好受么?是不是又多了一种紧张?人如果都成了被怀疑的对象,大约也高兴不起来吧。于是我真想当时就告诉她,太太,别紧张,我不是坏人。当然,我没有说,因为我在那一瞬间我也紧张了起来。
200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