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印象(原创文学)
2006-04-07

老街的名字就是“老街”,或者说它根本没有名字。村里的妇女有事没事总是叨着:什么时候去老街上走走。于是有时候她们还真去了,提着个竹编的篮子,装几斤茶叶或几个家养的鸡仔。母亲和姑姑也经常上老街转转,而且每次去之前,都要换上体面一点的衣服,穿上平时洗刷干净放在鞋榻深处的高头皮鞋。母亲的皮鞋下还钉着铁钉,有几次我和母亲上街,便听见皮鞋嗑着老街上青石板的路面的哒哒的声音。我喜欢听那种声音,像敲着一面小鼓,很有节奏感,这也是在家里很少能够听到的,一首人与自然和奏的乐曲。

老街就是老街,它和我生长的村庄是不同的,虽然它们可能都是同样的古老而饱经沧桑。老街的老是种古朴的老,村庄的老多源自长久的贫穷和荒芜。

我认为青石板就是老街的象征,甚至是它所特有的。我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认识也许原因很多,我想得起的也就那时候村里还没有电视,我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便是老街的尽头。那里是一条河,一条很著名的河,横在老街的最末端,吞食着一个已经快要成为历史的渡口。当然,老街在我心里的地位是和那条河无关的。

当是我没有考虑老街为何就有那么一条青石板的街道,我想它们应该是和老街一起在那儿出生的,或者,是天生的。青石板被拥挤的两排房子夹在中间,显得尤其的狭小。房子都是老房子,当然这又是后话了。它们排列得并不齐整,起起伏伏的,下雨天还留得住一洼洼的积水,有些石板松动了,脱离了原本的路基,有水的时候踏字上面或许还会溅上一裤腿的污水,我想,也许是老街太老了吧,青石板就像一颗颗牙齿,有一些都已经摇摇欲坠了。但它们依然呆在原地,或许也因为太沉重的缘故。

当然,老街之老的主要构成还是那些木头和石料叠起来的房子。房子的主要材料是木头,具体是什么木头我也没去弄清楚,反正我想应该不是某些建筑工地上的那些没用多久就垮掉的东西。单纯地描写木头在这儿是没有意义的,我所关注的是老街的老房子上面的木头,褐色的,很少虫蛀,有些残存的朱漆下面透出来的纹理。我禁不住又要说我很喜欢那种陈年的古气,就如我喜欢某枚古钱币上印有的几个残缺不全的篆体字一样。房子都是楼房,这也证明了建造它们的先人早已经有了现代意识(其实应该是说现代建筑借鉴了古代建筑的风格)。阁楼式的设计,楼沙锅内的窗子也是一格一格的形状,完全符合书中对古建筑的描述。不过糊窗子的纸却被玻璃取代了,这也许是因为现代的风沙太大的缘故,或许也不是,只是我又想不起来了。每次我望着那些窗子,总会想象出一个世界:窗子里面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也许正在里面绣着一对戏水的鸳鸯,也许在小睡-,也许在对着镜子用原木梳子梳理着长发;如果想得更远一点的话,也许不久后窗子便羞涩地开了,一张美丽的脸成为另一种美丽的风景。

有时候会有各种鸟鹊或者鸽子停在雕成镂空的屋顶上。在那样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常会有一种疑问:我不知道它们是现代的鸟还是古代的鸟。除了人以外的绝大多数动物和植物与历史年代似乎是没有联系的,在它们身上很难找到时代的烙印。当然,如今在某所豪宅前看门的优良品种大狼狗和实验田里被改良的植物是除外的。

我最喜欢的是老街深处的那间古庙。说是庙其实也就是一个和两旁几乎一样的木房子。一样的规格一样的设计,只是当门悬了三个大字“合营庙”。听到这样的名字也许会有人想起另外一段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公私合营制度,但这儿的“合营”绝不是为了祭奠那个仍然在延续的时代和制度。庙的里面显然就不用于普通的民宅了,烟雾缭绕,檀香的味道很浓。更有一种感觉是不可忽视的:它给人一种仿佛是必须遵从的肃穆,身处其中你不敢喧哗,平日里的狂妄被压缩到无从记起。于是我经常在想:世界上是否真的有神灵存在?但我还是心存疑虑的,如果真有神灵,世界上该不会有这么多暴徒和行尸走肉肆意妄为。

古庙里还有一个守庙的老人,穿着斜搭的布衫,额头上满是皱纹,仿佛和古庙一般古老。其实古庙应该是更老的,或许在老人的好多代先人以前它就存在了,而老人只上承接了前一个守庙人的衣钵而已。

我记得老街上的孩子都很喜欢打架,因此那时候我一个人一般是不敢靠近它的。整个一条老街没有一棵树……

其实这些都是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只是个上小学的顽童,也和那群老街上的孩子一样淘气。不过它们都随着我的年龄一起成为了历史。大约五六年前,老街的第一个木房子被拆了,不久后即在原地出现了一幢黑瓦白墙的现代建筑。后来的一切便按照社会的进化规律发展了。去年我回家,发现老街的那条狭窄的青石板路已经换成了一条打上了许多现代烙印的水泥路,路的尽头的那个渡口,堆满了用巨大的挖沙机从那条著名的河里打捞上来的沙石。

一切都变了,还好那条著名的河的名字仍在,它叫;浏阳河。而老街已经被蜂拥而起的几条环线吞没了。

老街于是成为历史仅供怀念。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