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几项需求,虽然看似简单,但往往却是最难实现的,例如“住”,人生在世,总要有个遮风避雨,可以躺平休息的地方吧。但现今社会,买房成为人们一生中最关注,也最为难的一个问题。不是没有房可以买,而是更多的人只能看着新楼,新房,望而却步。。。。。。因为钱不够
目前中国的现状是:低收入人群多,中高收入,特别是高收入人群少。两相对比,房地产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就显出来了:一边是众多的百姓买不起房,一边是大量的商品房空置。由此来看,所谓住房市场的产能过剩是个假问题,老百姓买不起房才是真问题。老百姓买不起房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需求,而是房价太高,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购买力。现在的情况是,开发商预期房价一时半会儿不会下跌,所以他宁愿房子空着也不肯降价。而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也不是说提马上就能提的。因此,政府目前所能做的,就是改变供地结构,增加中低价位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土地供应。具体来说,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实行“划拨”供地;对中低档商品房在限制房价的前提下,实行“限价招标”出让供地;对高档商品房实行“价高者得”的“招拍挂”方式
另外,空置房的大量存在,虽然不能简单理解为生产过剩,但绝对难逃盲目开发之嫌。所谓盲目开发,就是指楼盘开发与市场容量的对接出现偏差,以至于供销断路。某些开发商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而穷尽奢华,但却忽略了楼盘本身的市场适应程度,致使楼盘的开发成为一种无效供给。与此相对,经济适用房由于利润空间有限而被开发商弃如敝屣。于是形成了一种一边万头攒动,另一边却门可罗雀的楼市怪状。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宅供应的不足,才引发了高档住房过剩、普通住房供不应求的结构矛盾,在视觉上给人造成一种住房过剩的假象
对于买房者,买房是一生中耗资比较巨大的事情,要谨慎选择;而对于开发商,能否更多的考虑人们的利益,少挣一点钱,从而造福更多的人;对于国家,应该出台更多的相关政策,调节有房卖不出,有人买不起房的尴尬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