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形成注定了生存的分类,以及随之而来的阶级的产生,虽然如今“阶级”这个词已经很少提及,然而,人群的生存状况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大凡在有贫富差距的地方,高楼大厦与贫民窟总是相互依存的。但在中国,所有城市是没有贫民窟这个称谓的。在越大的城市,聚集的人口越多,而人群的差别也就越大。没有贫民窟,那么,城中村这样的形态却是不可避免的。城中村越来越成为贫民窟的雏型,于是有关部门视作眼中刺,总欲除之而后快,经过屡次的排挤和打击,现在可能也渐渐式微了。
我国有我国特殊的国情,这是一个客观的长期的事实。从这一国情出发,在发展的这短暂的几十年中,我们允许自己存在了许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大相径庭的模式。比如改革开放的做法,以及由它带来的我国大发展的速度。同时,由于这迅速的发展,以及它提倡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聚集,并且形成了一个相对贫困的群落——城市贫民。
我们知道,美国是有贫民窟的。那么,中国要不要贫民窟?不是由哪个人哪个部门说了算的,而是要由市场说了算,由经济发展的规律说了算。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集聚的过程,在这个集聚过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按照城市人口的要求提供各种衣食住行的必需品,所以贫民窟就应运而生了。老牌的西方发达国家如欧美等是这样,新发展的国家如巴西、印度等也是这样。我们经常嘲笑印度的孟买、新德里的贫民窟如何如何的不好,殊不知这正是他们人性化管理的结果。因为他们哪里的群众在建造自己的简陋房子时,不仅没有任何的费用,而且政府还提供水电等必需品。
反观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政府所考虑的是如何使城市漂亮和土地的增值,不仅没有考虑城市贫民和流动人口的衣食住行,反而严加限制。造成农民工分散居住在比贫民窟更加简陋的工棚和城市居民的附属房屋里。不仅不利于进行有效管理,而且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这就是造成流动人口中治安案件急剧增加和因工棚倒塌而造成农民工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因为农民工居无定所,离乡而不离土,也是造成春运期间运输压力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中国要真正解决农民问题,解决农民在城市的生存问题,要真正使中国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是一个艰巨而大的工程。在政府没有一定的财力来支撑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给政策不给钱,在城市周边划出一定的土地,减免所有的税费,让农民自己来建自己的贫民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保护自己。建立自己的社区,建立自己的学校,建立自己的医院。这有可能为今后的农民真正的离乡又离土打下一定的物质基础。
中国需要中国的特色,在这一“特色”的基础上,在群体庞大的农民和农民工以及城市平民问题上,不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贫民生存之路,中国是很难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