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刊发呼吁向贫困山区孩子捐赠旧书的报道与评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市民纷纷来电要求捐书。
那位江西籍父亲想不到,他向晶报写下的这样一封求助信,会在如此多的深圳市民间获得积极响应。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连日来人们的爱心还在不断酝酿和发酵:深圳发行集团打算向山区学校捐出5万元的新书;一位肖姓市民希望长期资助一位山村孩子;一群白领妈妈则打算为深圳的外来工子女建一座旧书图书馆,而一位在深工作的台湾
在这里,我们要向每一颗跳跃的爱心表达由衷的敬意。从中可以看出,爱心不仅是可以彼此传递的,它还是共振甚至聚变的。也就是说,在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的感染之下,人们的爱心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激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爱心的每一次点燃和释放,其能量足以帮助我们驱散世间的种种寒冷。
我们更可以感受到的是,社会的爱心其实是一座富矿,蕴藏着巨大的超乎我们想像的人性热量。我们看到,无论是由捐赠旧书引发的这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心行动,还是此前为我们熟悉的大街小巷的义工身影;无论是跨国界的支教活动,还是一次又一次的环保之旅,等等等等,都是市民一种自发自觉的过程,张扬的都是一种志愿精神。这种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珍贵而且伟大。
慈善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情怀,对社会来说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力量。社会缺少的往往不是爱心,而是发现与引导。因此,对于这样一座人性的富矿,我们可以也应该在制度层面上来进行更好地采掘。
我们呼唤更多有公信力的机构来倡导、引导社会爱心。持续激荡的深圳“关爱行动”,就是这样一种发现、释放爱心的行动。其实,就像诗人所吟唱的,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个爱的重洋,哪怕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关切的动作都可能使之满溢而出。我们希望,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人汇入这样的爱心河流,并从制度设计上使之有一个更合理的流向,以发挥爱心更大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