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志愿者为庙会垃圾分类
2014-02-05

北京志愿者为庙会垃圾分类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4-02-05

  17岁的北京高中生陆畅,从初一到初五,都服务在厂甸庙会的小吃区,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像他这样的志愿者,还有150余名,大多是北京“土著”,分别在西城区的大观园和厂甸庙会从事志愿服务,截至4日,累计服务1200小时,分类厨余垃圾10余吨。

  高中生伴垃圾过节

  陆畅是大兴一职业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春节假期,他没有出游,而是在庙会里跟垃圾打交道。陆畅家住大兴,每天不到6点出门,8点到达厂甸庙会,开始一天的志愿服务,直到下午5点结束。他们的任务是驻守在庙会小吃区的垃圾桶旁,将爆肚的汤汤水水和盛爆肚的塑料碗分别放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将“厨余垃圾桶”里扎臭豆腐的细细的牙签和羊肉串的竹签,一根一根地夹出来,扔进“其他垃圾桶”——简单地说,就是垃圾分类。

  “站一天太累了”

  厂甸庙会的小吃区比较集中,在小吃区内,设有12个左右的分类垃圾点,每个点有一个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和三四个灰色的“其他垃圾桶”,以及两名轮流值守的志愿者。

  “我们会提醒游客垃圾分类,但有些游客‘手太快’,没有分类的垃圾就需要我们用夹子夹出来再分类。”陆畅说,昨天他正在厨余垃圾桶里翻捡牙签,正好遇到了学校的老师,老师吃惊:“你怎么在这干这么脏的活呢?”陆畅说自己习惯了志愿服务,脏点没什么。

  “其他垃圾桶”每天要倾倒24次左右,“厨余垃圾桶”要倾倒2次。晚上,会有专业的垃圾处理公司将厨余垃圾全部收走,集中清理。晚上回到家的陆畅,每晚8点多就倒头大睡,别说懒觉,这个春节假期,他连男孩子最喜欢的熬夜玩游戏都不曾有过。他说,“站一天太累了。”

  最大的志愿者72岁

  据西城区团委介绍,从1月31日至2月4日,有150余名北京市民来到厂甸和大观园庙会从事志愿服务。庙会志愿者队伍中,不仅有企业白领,还有在校大学生、社区的大爷大妈、公益组织负责人、青年公务员。在厂甸庙会,最大的志愿者已经72岁,最小的就是十几岁的中学生。

  据了解,本次庙会志愿服务是由西城区志愿者联合会、西城区市政市容委共同举办,以环保为主题,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向参加庙会的市民宣传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唤起市民环保意识,环保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据统计,大年三十至初五,150余名志愿者累计提供志愿服务1200小时,分类厨余垃圾10余吨。(晨报记者 刘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