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爱心之城 一个温暖的家
2014-02-02
一座爱心之城 一个温暖的家

2014-02-02 来源: 乌鲁木齐晚报

    37岁高龄产妇马燕因胎盘前置,生育时大出血,在媒体和网络上发布消息后,全城联动,爱心接力,300多名好心人冬夜前往乌市血液中心捐献O型血,在大家齐心救治下,产妇转危为安。(见本报1月30日A10版)

    按医生的说法,马燕的“身上流的都是百家血”。而付诸于更为广阔的视野,这些爱心市民,救的是马燕的命,呵护的则是社会公德。在这个严冬给人们带来融融暖意,也再一次让大家体会到这种坚强、善良的人性美,感受到正能量在城市中传递。

    这座城市从来不缺爱,也不缺温暖。从“全城让座”,到“全城买鹅”,再到“全城寻找小峻菘”,还有如今的“全城联动献血”……人们一次次为真善美动容,普通人之间迸发出的善意打动着市民的心。正如《爱的奉献》所唱的那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着爱心接力的暖流不断流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城”行动:发帖祝福的,提供车辆的,给献血者送面的……无论是面对屏幕指尖的抖动和温暖的围观,还是现实中的救助与探望,都是一种力量,一份爱心,一种温暖。那一刻,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之间,大家不分你我,彼此心照不宣地助人为乐;那一刻,生命被空前关注,爱心被瞬间放大,让人看到正能量其实触手可及。

    故事或许不同,展现的情意却完全一致。求助非乞讨,爱心非施舍,素昧平生的人们能主动伸出援手,源自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他们将每个生命的流逝视作与自己息息相关,这是对个体的珍视和关怀,更是对生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这种见危相济,不同于政府部门、慈善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完全是民间自发,其精神慰藉更弥足珍贵。一双双热切注视的眼睛,一个个守望相助的背影,这些鲜活的人和事背后,闪烁着人性真善美,诉说着患难与共,弘扬了宝贵的市民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平凡小人物积聚起来的善的力量。

    不可否认,现实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好在有一场场爱心接力,用爱温暖了这座城市,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社会整体向善的希望与力量。正如血液中心那名值班领导所说的“这一刻,他们其实都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期许,共同的坚持”。(葛文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