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用行动关爱外来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
■东江时报记者刘倩
“从1996年离开家乡安徽来到惠州,我曾经接受过很多人的帮助,现在我能够有一点能力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他们是一群外来务工人员,以一颗热诚无私奉献的心,帮助外来工融入惠州这个大家庭。他们将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奉献给这个城市、奉献给服务对象,他们是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1.3万多名外来工志愿者。
解决外来工子女“失管”问题
2010年,团中央在全国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活动,仲恺高新区成为珠三角6个试点之一,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接受了此项任务。
针对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放学后,外来工子女“失管”问题,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于去年5月启动关爱外来工子女志愿服务“朝阳行动”。志愿者坚持每周一到周五,学生上、放学时段,在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开展中小学安全防范志愿服务,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协助公安机关处理突发事件,向中小学生宣传自护知识,并开展“430课堂”,通过课业辅导、特色课堂等形式,为外来工解决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问题。“430课堂”既有安全防范知识、手工课、课业辅导等,还会带学生们进行户外活动。
志愿者高四宇是一家灯饰公司的副总经理,自从加入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后,他坚持每天在学生放学时段参与校园周边的交通疏导、治安防范,陪外来工子女开展各项活动。尽管他工作非常繁忙,却从无怨言。高四宇说:“从1996年离开家乡安徽来到惠州,我曾经接受过很多人的帮助,现在我能够有一点能力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除此以外,志愿者还一带三或一带一结对帮扶外来工子女,每月定期带孩子到企业参观,了解他们父母的工作情况,到市内参观惠州博物馆、惠州科技馆,拓宽孩子的视野,让许多因父母工作过于忙碌的外来工子女,有更多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
包粽子送给敬老院老人
除了关注外来工,志愿者们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迅速行动,连续5天到市区设点,发动市民捐款,捐款金额最后达到了200多万元,全数交给了市红十字会。
每逢端午节,外来工志愿者就亲手包粽子,送给马安敬老院的老人。在2010年举行的第13届省运会、第6届省残运会上,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主要负责羽毛球馆和跳水馆的服务工作。许多外来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甚至请假参与志愿服务。参与人数达到1100多人次,12人获得第13届省运会、第6届省残运会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5人获得志愿服务标兵称号,2人获得突出贡献奖称号,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被第13届省运会惠州市筹委会志愿者工作部授予“优秀组织奖”。
志愿者向枫叶为了做好省运会志愿服务,特地向所在工厂申请了5天年休假,完成服务工作,这也意味着她不能休假回湖北了,但向枫叶并不遗憾,她说:“我志愿我快乐!”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第6届省残运会开幕式,服务队出动100多名志愿者,当日下午5时半,志愿者们下班后就立刻搭车往市体育馆赶去。到达现场后,所有人连饭都来不及吃,一直服务到晚上10时多开幕式结束后,才捧起冷饭冷菜解决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