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纳入官员考核指标
2006-03-21

新的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甫一出台,各种微妙的变化像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变化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关心人民的幸福(感)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省市领导在发言时纷纷表示,要把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纳入对政府工作的考核。

  36日,《解放军报》发表评论《幸福正向我们走来》,文中预测你幸福吗有可能在今后几年代替你吃了吗,成为百姓生活中最常用的问候语。

  人民的生活感受受到为官执政者的重视,实在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反映。不过,把幸福弄成一个指数,甚至和政绩考核挂起钩来,却让人不免有些担忧:一直以来,GDP是一项很硬的政绩考核指标,这个指标统计口径清楚,算起来比较容易,而幸福是个务虚的概念,怎么计量?记者发现,关于幸福的定义,目前被引用较多的一个,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提出来的: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很多人不免担心,要是真的统计起来,不要说对灵魂香味这些抽象的概念无从下手,即便是你幸福吗你有多幸福这类问题,也让很多人无法回答。

  在对幸福的探索上,深圳市已经率先进行了尝试。为了让和谐幸福成为反映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可操作指标,深圳市从去年起开始实施和谐深圳创新工程,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如何测量和谐幸福的问题。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的乐正院长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认为,幸福指数改变了过去单纯计算GDP的统计方式,增加了人文因素,更加关注个人的主观感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据他介绍,美、英两国都已经开始研究幸福感这一软指标。他们希望将来幸福感能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

  正是因为全世界对幸福感的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乐正院长告诉记者,现阶段,深圳市的和谐指数幸福指数的设计研发工作都由市社科院负责,后期的执行工作主要由深圳市统计局负责。

  研究人员把和谐指数幸福指数细化成社会和谐量表个人幸福量表社会和谐量表中的20多个问题,包括社会公平、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方面;个人幸福量表则更加侧重于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心态、归属感等主观感受。个人幸福量表的操作比较复杂,所以关于幸福指数方面的数据,将全部由深圳社会科学院负责调查和发布。幸福指数不太可能全国统一标准。乐正研究发现,幸福感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下,会表现得很不一样。他估计,这可能会增加幸福感在测量统计方面的难度。

  除深圳市之外,北京、西安等城市也相继开始着手幸福感的落实工作。北京市统计局在今年2月发布了《北京市和谐社会状况调查》。调查显示,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数呈现平稳提升态势,68.2%的被调查者表示生活幸福。

  西安市市长孙清云在今年该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记者从西安市统计局了解到,关于幸福指数如何具体化、操作化一事,统计局办公室还没有接到有关通知。不过,他们最近刚刚组建了一个新的办公室———社情民意办公室。据悉,这一部门的成立可能和即将纳入政府工作的幸福指数有关。

  在各地政府纷纷把幸福感作为政绩考核指标的同时,记者也听到了一些来自民意调查业内人士的声音。零点调查公司两年前就开始了对公众幸福感的监测,集团董事长袁岳认为,政府关心民生福利、民众感受,这肯定是件好事,但如果要把幸福感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来追求,则显得有些不妥。

  他解释说,幸福感和GDP存在显著区别。GDP能直接反映出经济发展速度,而幸福感的高低和人们的收入水平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近两年来,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得出的共识是,有钱人不幸福,没钱的人更不幸福。感觉最幸福的是社会的中层———小康群体。零点公司近两年的研究也发现,幸福感最强的是小城镇居民,其次是一部分农村居民,相比较而言,大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最差。

  问题的核心在于,幸福感会不会像人们预期的那样,随着政府提高投入、加大重视,保持持续增长呢?

  袁岳说,现在政府对幸福感的关注是基于这样的假设:我为老百姓多做事、做好事,他们的幸福感就会增加。但是据国外资料显示,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不断提高,公众幸福感会稳中有降。

  道理很简单。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视野的开阔,大家的需求会更加多元,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变得更为苛刻。从已有数据来看,伴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幸福感下降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关于政府是否应该解决公众的幸福问题,各方观点也存在着分歧。中国社科院马列所所长李崇富认为,在当前的中国,解决人们的幸福问题,政府依然是主导。而袁岳却坚持认为,行政手段不应该过多干预老百姓生活的主观感受。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张贤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政府应该实施公平公正的政治举措,财务公开,官员廉洁,解决好社会治安、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能做好这些,就行了。

  对待老百姓的幸福问题,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值得我们反复思量:形势稍好,尤需兢慎。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