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什么
2007-02-18

黄晴

  万事难以深究,一深究就有几分惶惑。春节是什么?这仿佛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深究起来,却是人言言殊。据中国青年报和搜狐网的一项调查,42%的人认为春节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近19%的人认为是一个“全中国人的仪式”,近17%的人认为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假日”,近10%的人认为是一个“很辛苦的节日”。

  在人类的文化起源中,节庆和仪典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代表了超越日常劳作的精神愉悦需求,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就是从这一需求中生发出来的。但仪典和习俗一旦形成,有时也成为某种“负担”和“辛苦”。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节日,是中国漫长农业社会的产物。农业的特征是春种秋收,春节便成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象征,成为中国人周而复始的一年生存时序的起点。

  中国的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家族乡党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由此,春节便成为人们家庭团聚节日,成为强化基本社会关系的仪典。近代中国走入了工业社会,上亿人从农村进入城市,但他们的根还在农村。每逢春节,上亿人纷纷返乡回家,成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迁徙。据说韩国也有类似现象,每逢春节,游子思乡,倦鸟思还,千百万人,一起回老家去。这是东亚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社会学现象。

  在海外华人中,春节更有特别的意味,它代表了人们对乡情故土的执着,成为维系和巩固文化之根的一种仪典。海外华人春节过得特别认真,各种传统仪典,甚至比国内来得更中规中矩。近年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海外华人的春节庆典越做越大,开始引起主流社会的关注与参与。所在国以出邮票、发贺词等方式庆祝,表明中华文化已成为该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这一现象一方面象征着中国国际地位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象征着海外华人社会地位和融入程度的提升。

  在中国国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春节似乎越过越“淡”,传统形态有所遗失。与此同时,圣诞节等洋节东渐,对春节形成冲击之势。有人于是提出“保卫春节”的呼吁。然而事情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春节西进”也渐成一种势头。这是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交汇融合的表现。其实人类的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变迁的流动状态,其间有所遗失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在人类历史上,希腊文化也曾一度“遗失”,后来在“文艺复兴”中“重生”,但似乎也不是“原生态”了。对于春节的变迁,恐怕也要在“保存”和“创新”两方面下功力,春节才会在时间的长河中生生不已。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