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真味 不限于形不制于心
2011-09-16

茶禅真味 不限于形不制于心

2011年09月16日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作者:张筱
 

茶禅真味 不限于形不制于心(图片来源:资料图)

  一座肃穆的殿堂内,三个红尘中的男女打坐在三只黄绫包裹的蒲团上,以禅茶洗心涤髓……

  喜欢着茶,是生命肌体的需求,至今已二十余载;亲近禅,虽是近几年的事,但却让人静心明性。晚唐高僧赵州和尚一句“吃茶去”,成为后世一桩佛门著名公案,惹得无数人赞誉,也引发了无限禅机。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冥冥中命运的牵引,让我很偶然也很自然地走近了传说中的“终南禅茶”,零距离观照“禅茶”这本属于佛教的茶礼,感受“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的儒雅、清朗之风。

  要了一壶茶慢慢喝着,还听说有茶道表演。浏览着《终南禅茶》这本小册子时,心想人往往有时在盲目中也许会有意外收获。了解“禅茶”并能零距离观照“禅茶茶道”,真乃是我等福缘。记得《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此来看茶最早是一味药有治病的作用;嗣后,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最后又演变成一种文化。而茶文化内伸层面又谓茶道。茶道不仅指茶法茶器,它的内涵更是指具象中的道德、美学、哲学的理念,所谓茶道即人道;也因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来又有“茶禅一味”之说。但对真正的“禅茶”,特别是与传说中的“终南禅茶”却是我与其第一次因缘合和。

  终南禅茶由终南山修道者创制,禅修的高僧大德们在苦修中通过应证发现了禅茶的神奇妙处。终南禅茶最早创于隋而盛于唐,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在与玄志居士的交流中了解到,每饼终南禅茶中都融合了黄芪、丹参、川芎等十几位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理功能,且在制作中通过佛法加持法道,对于有缘喝到的人都是一个吉祥的缘起。它的制作依然保存着传统手工制作的工艺,其方式延续着唐朝茶人的制茶秘法,为禅茶最传统、正宗的上上之品。

  边品饮着“终南禅茶”,边与玄志居士聊天,谈到了“贪、嗔、痴”与佛学的一些内容;也了解到玄志居士毕业于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却一心向佛,便到此做了一名“大唐茶礼”侍者。当我说自已也是“三合居士”时,他问我是在那加持的。可惜这是我自号的,这个答复,让玄志居士略微有点失望,从他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这点。最后,我请同事为我和玄志居士留影,并告诉了我的博客,希望他能读到此文。临别时,玄志居士又把我们送到殿外,礼貌地向大家道别。他谦恭的态度,随和的举此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门外早已暮色四合,灯光把亭台、楼阁、拱桥的倒影投在湖面,少了白天的清冷,多了柔媚的色调,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透过湖边一排柔长的柳枝,一轮明月挂在亭台楼阁间深处的天幕上,让人不由自主随口就吟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句来。同行一人听后戏谑地说:月上柳梢头,恐怕无人可约吧?是啊,此情此景只是勾起过往的浪漫情怀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只是一个过客,到天明就已不在这个城市而是另外一个了。

  喝了三个小时的“终南禅茶”,临行又有明月相送,此般情致,今后恐怕只有留在梦中了。但茶与禅,那是一生都无法割舍的情怀,它们都不会受制于环境的影响。不限于形、器,不受制于心,这才是“茶禅一味”的真味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