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能适应现代竞争社会吗
2011-08-17

“无我”能适应现代竞争社会吗

2011-08-17     来源:中国佛教净土网    作者:大安法师

  居士:“无我”是一种心态吗?有时当什么事都一起来的时候我就会不管不顾,什么都无所谓。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名利,甚至无所谓时间从旁流逝。这样又被人说是人生态度不积极、不上进,真的很矛盾。如今的世界太过现实,有些事我们不得不面对。如果“无我”了,那还能适应这个机械、繁忙、竞争的现代社会吗?
  
  法师:一定要正确理解这个“无我”。“无我”不是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无我”是摆脱我执、我见、我爱、我慢这些与生俱有的烦恼习气,不要受它控制。“无我”的状态,要从空性中去领悟。实际上,凡夫众生做不到真正的“无我”,真正能够“无我”到家的,那都是断见思惑,证到人我空的人,是圣者了。
  
  虽然我们不能做到真正的“无我”,但是我们要有这种智慧的见解。在遇到任何的事情时候,要有这个无我智慧的空性的观照,不受我执、情执的控制。
  
  《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法界不存在能主宰的、永恒的我,这就是无我相。人相是和我相对待成立的,没有我相,也就不会有人相。建立“无人相”的观念,就不会执着那种众缘和合的幻相,把幻相执为真实,无众生相。
  
  寿就是涅盘的意思,就是无为法的涅盘,“无寿者相”告诉我们,因为诸法(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的空性,一切有为法(含摄我相、人相、众生相)是空的,那么无为法(含摄寿者相),它也是空的,所以也不要执着有一个涅盘。
  
  如果认为万法皆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用干了,就陷入断空、顽空,是断灭见。在了解诸法空性后还要修一切善法,这样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修一切善法,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真正的“理即佛”,是要在修一切善法的过程当中,借助这个事相上的修为、修德,来显发我们如来藏的德性,最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修五戒十善,要修菩萨的六度万行,在修行当中还要珍惜时间,勇猛精进。所以,佛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宗教,消极是对世间虚幻的名利消极,但是对真实的佛性,那种终极目标,是如救头燃的。
  
  所以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在知道诸法空性的同时,在无我当中要生起同体之心、慈悲之心、仁爱之心,了解他人跟我是同体的,能够利益他人、利益社会。这样你就会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说什么都无所谓了。
  
  我们应该不贪着于名利,但是也不要非得讨厌它,讨厌它又变成另外一种执着了。这就是儒家讲的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这样就会心里平淡、超然,同时又敦伦尽份,把自己的责任、职责完成得更好。
  
  天台讲一心三观,对世间的一法一尘一毛要观察它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所以在学习了佛法,了解当体即空的同时,还要做假观、中观。摆脱我执、我爱,淡泊名利,同时又敦伦尽分、济世助人,这是应有的学佛的智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